10分钟歌诀速记首伤寒论经方
白癜风好不好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聪明的中医人都知道,《伤寒论》是 用的临床法宝之一。但说实话,你是不是背了就忘?学得云里雾里,抓不住精髓? 此“伤寒七言诗”涵盖多首经方,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连方药适用范围、禁忌症、加减法等都写的很清楚。 1、太阳病篇(上) 君若开卷莫着忙,医者贵在有涵养。 圣人原序意读通,尤知医者责任重。 太阳本证三分鼎,中风伤寒表郁轻。 中风表虚桂枝汤,自汗用之也恰当。 桂枝三禁记妥贴,表实里热及湿热。 若兼太阳经不舒,桂加葛根汤为主。 喘时患者实难忍,桂加厚朴与杏仁。 阳虚汗漏表不解,桂加附子不须敛。 胸阳不振因误下,桂枝去芍可克伐。 误下若是伤胸阳,桂去芍加附子汤。 发汗太过伤气营,可用桂枝新加汤。 伤寒表实麻*汤,麻*八证不可忘。 喘而胸满合阳明,不可下宜用麻*。 麻*十禁要记清,诸虚用药心中明。 若兼太阳经不舒,葛根汤下疾如拿。 阳明合病自下利,不利但呕加半夏。 表寒里热大青龙,里停水饮小青龙。 太阳病篇(中) ▼ 表郁轻证各半汤,桂二麻一微汗畅。 太阳邪郁里热轻,桂枝二越婢一汤。 热扰胸膈栀豉汤,若兼呕者加生姜。 少气要加炙甘草,热郁胸中气不畅。 火郁气血又不利,心中结痛用栀豉。 栀子厚朴兼腹满,中寒下利栀干姜。 如若病人旧微溏,不可与服栀豉汤。 汗下邪热壅肺喘,可与麻杏甘石汤。 阳明热胜气阴伤,白虎又加人参汤。 里热挟表协热利,葛根*芩*连汤。 太少合病自下利,清热止利*芩汤, 呕时可加半生姜,万世治痢之祖方。 损伤心阳桂甘汤,烦躁桂甘龙牡汤, 以火劫汗亡心阳,惊狂龙牡救逆汤。 奔豚桂枝加桂汤,欲作苓桂草枣汤。 脾胃气虚水气冲,可与苓桂术甘汤。 水气内停经不舒,桂枝去桂加苓术。 太阳病篇(下) ▼ 脾虚气滞腹胀证,朴姜半夏草人参。 里虚伤寒心悸烦,小建中汤疾可安。 表里皆寒协热利,桂枝人参汤祛疾。 肾阳虚衰烦躁证,干姜附子病不危。 阴阳俱虚致烦躁,茯苓四逆效果好。 阳虚水泛真武汤,甘草干姜先复阳。 复阴芍药甘草汤,阴阳两虚加附汤。 阴阳两虚在心脏,动悸结代炙草汤。 蓄水证用五苓散,中焦不渴苓草安。 蓄血轻证桃承气,重证抵当汤可医。 缓证抵当丸药图,峻药缓攻疾可除。 热实结胸大陷胸,结胸三证记心中。 小结胸证小结胸,寒实三物白散通。 热痞泻心汤可医,附子泻心兼阳虚。 寒热错杂呕利痞,半夏泻心患者愈。 胃虚不化兼水气,生姜泻心随手起。 脾胃气虚痞利甚,甘草泻心如常人。 心下痞硬利不止,赤石余粮正为此。 五苓散可治水痞,旋复代赭痰气痞。 上热下寒*连汤,半汤去芩加桂方。 太阳类似分两般,十枣汤和瓜蒂散。 2、阳明病篇 阳明本证热与实,另有中寒易忽视。 热留胸膈栀子豉,太阳阳明同样治。 表里俱热白虎汤,热重阳明合三阳。 热盛津伤加参汤,伤寒禁用记心上。 津伤水热互结证,育阴清利猪苓汤。 阳明实证三承气,另有润导分别记。 燥热内结腑不通,调胃承气燥实重。 痞满实用小承气,痞满燥实大承气。 大承气汤三急下,腑实燥结阴又伤。 润导脾约麻仁丸,外用蜜煎土瓜胆。 无形邪热与虚冷,阳明下法要谨慎。 兼变发*及血热,湿热发*茵陈汤。 无汗之表可汗侯,麻*连翘赤小豆。 成实之里茵陈汤,无表无里栀柏皮。 热入血室刺期门,蓄血仍用抵当汤。 中寒呕吐吴茱萸,上焦有热病反剧。 3、少阳病篇 咽干目眩与口苦,少阳本证小柴胡。 脾虚寒湿与寒饮,小柴胡汤自当禁。 少阳兼表柴桂汤,若兼里实大柴胡。 里实误下先柴胡,柴胡芒硝后不误。 水饮内结柴桂姜,肝郁口渴与便溏。 烦惊谵语邪弥漫,柴加龙牡人平安。 热入血室同阳明,寒热如疟柴胡因。 4、太阴病篇 太阴本证四逆辈,兼表仍用桂枝汤。 腹痛桂加芍药汤,大实痛更加大*。 5、少阴病篇 少阴本证分寒热,寒化回阳四逆汤。 阴盛格阳病非常,通脉四逆重附姜。 阴盛戴阳白通汤,格拒须加胆汁汤。 阳虚水泛真武汤,寒湿身痛附子良。 阴盛阳虚正邪争,吴茱萸汤治此能。 虚寒下利便脓血,滑脱不禁桃花验。 阴虚阳亢热化证,滋阴清火连胶汤。 阴虚有热下利证,水气不利猪苓汤。 兼表麻细附子汤,轻证麻附甘草汤。 三急下证承气泻,燥实灼津真阴竭。 火炽津枯热旁流,土实水竭肠阻滞。 肝胃气滞阳郁厥,四逆散证效果显。 阴虚咽痛猪肤汤,客热甘草桔梗汤。 咽伤破溃用苦酒,客寒半夏散及汤。 6、厥阴病篇 厥阴蛔厥乌梅丸,上热下寒总体看。 寒热相格食入吐,干姜芩连人参汤。 正虚阳郁实难治,麻*升麻汤主之。 无形热郁厥白虎,阴盛寒厥四逆主。 血虚寒凝四肢冷,当归四逆汤神圣。 血虚寒凝兼里寒,吴芋生姜加入安。 痰食致厥瓜蒂散,水停茯苓甘草暖。 厥阴热利白头翁,实热下利小承气。 阴盛格阳寒下利,仍用通脉又四逆。 虚寒下利兼表证,治里四逆攻表桂。 肝寒犯胃浊阴逆,吴茱萸汤头痛疾。 阳虚阴盛呕脉弱,四逆汤可治其厥。 霍乱亡阳脱液证,可用四逆加人参。 外疏内利五苓散,温中散寒理中丸。 霍乱里和表未解,宜用桂枝汤小和。 吐利亡阳四逆汤,里寒外热治相当。 吐利阴竭阳又亡,通脉四逆胆汁汤。 差后劳复枳栀豉,若更发热小柴胡。 若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效堪奇。 余热不清气液伤,还须竹叶石膏汤。 喜唾虚寒理中丸,阴阳易之烧裈散。 此篇抛砖为引玉,条文还须认真记。 再背修园汤头歌,从此讲义束高阁。 您的专属导师已上线!无论是解答困惑、疑症咨询、学习中医、领取资料,都可以添加导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cl/10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居士送我的几个偏方妙法,灵验无比
- 下一篇文章: 10味食疗方,斗门人家中要常备,转发或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