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亏虚,桂附地黄丸没用?5个原因要知道,送您5个中成药,把肾阳补足:

桂附地黄丸选《金匮要略》卷下“肾气丸”,处方组成与宋代金匮肾气丸方基本相同,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既补肾阴,又补肾阳,阴阳互生,阴中求阳,但很多人和孙药师反映,使用了一段时间桂附地黄丸,但效果不好,考虑以下以下5个原因:

1、肾精不足:

因为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所以要想补足肾韩国,先要把肾精补足,这时只用桂附地黄丸往往效果不佳,推荐联合五子衍宗丸补肾精。

五子衍宗丸方中枸杞子平补阴阳,益肾填精,为君药。菟丝子既可益阴,又能扶阳,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覆盆子、五味子滋阴固肾,涩精止遗,共为臣药。车前子利水,泄肾中虚火,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之功。

2、肾阴虚:

阴阳互根,肾阳虚久会损及肾阴,导致阴阳两虚偏阳虚,这时不单要补阳,还要滋阴。如果伴有轻微的肾阴虚,直接用阴阳双补偏阳补的桂附地黄丸即可,如果阴虚较重,推荐搭配六味地黄丸滋阴。

六味地黄丸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生血,为君药。山茱萸补益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养脾阴而补肾固精,共为臣药。泽泻利湿泄热而降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降肾浊;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肉之温,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滋补肾阴之功。

3、水太多:

如果一个人体内水行不利,水就会聚集在体内,产生水肿、尿频等症状。水太多,补肾阳的效果自然不好,这个时候需要利水,可以用金贵肾气丸温阳利水。

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行气化水的传统中成药。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金匮肾气丸在补肾阳的同时更加偏于化气利小便,利水之功远大于桂附地黄丸,对于肾阳虚而水肿,小便不利之症效果更好。

4、痰湿重:

如果您不仅有阳虚的症状,还伴有四肢困重,痰多,头面部出油,通常是阳虚加痰湿。如果这时不祛痰湿,很容易变成痰热,导致上火。可以先用香砂六君丸,再用桂附地黄丸。

香砂六君丸方中党参味甘性平,益气健脾,补中养胃,为君药。白术甘温,补气健脾;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与白术相须为用,使君药益气补脾之力更著,为臣药。陈皮理气和胃,木香行气调中止痛,砂仁行气醒脾;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共为佐药。甘草味甘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共奏益气健牌,行气和胃之功。

5、中气不足:

如果中气不足,推动无力,也没法把肾阳补足,这时可以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补中益气丸,来增加气的推力。

补中益气丸方中重用黄芪(炙)甘温,能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君药。党参、白术、甘草(炙)补中益气,健和胃,为臣药。与黄芪合用,增强补中益气之力。气虚日久,营血亏虚,故取当归养血和血,党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辅助君药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药。炙甘草又可调和众品,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cl/1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