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

病案分享

患者徐某,男,60岁,大学教授。.03.18初诊。

主诉:乏力消瘦3月余。

现病史:患者3月余前体检发现结肠息肉,住院行结肠多发息肉圈套器电凝摘除术,手术顺利,自诉术中出血量较大(具体不详),术后体重逐渐下降10kg(cm55kg),伴乏力、失眠(入睡困难,醒后不易入睡)、纳差。患者平素怕冷,情绪低落,自感抑郁,大便3-4日一行,小便无殊。查见:舌淡红,苔白稍腻,脉弦。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规律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1片,每日一次;糖尿病病史5年,现服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尚可。近半年每日口服来士普1片(20mg)、思瑞康3片(20mg/片)抗抑郁治疗。

中医诊断:虚劳肝郁脾虚

西医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安神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北柴胡12g党参15g姜半夏20g

黄芩12g茯苓15g龙骨30g

生牡蛎30g桂枝12g干姜5g

炒白芍15g红枣15g淮小麦30g

蜜甘草6g麦冬20g山药20g

牛蒡子20g灵芝20g

上药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诉服用中药后入睡较快,但晨起感头昏,下半身出汗较多,仍便秘,大便3-4日一行。何师在原方基础上桂枝加至15g,牛蒡子加至30g,加用槟榔12g。

三诊患者睡眠较前有进一步改善,晨起仍有头昏,无明显下半身汗出情况,怕冷较前改善,稍感疲倦,大便一日一行,胃纳一般,舌淡红苔薄白,何师在上方基础上去淮小麦,党参加至20g,加用黄芪15g、淫羊藿根20g。嘱患者减去思瑞康1片(目前口服2片,20mg/片)。

四诊患者胃纳好转,体重较前增加1kg,疲倦减轻,晨起偶有头昏,但较前好转,大便通畅,1-2次/日,不成形,舌淡红苔薄白,何师在上方基础上黄芪加至30g,加炒鸡内金20g。

五诊患者情绪改善,夜寐尚可,无明显头昏,近期感胃脘胀闷不适,仍有疲倦乏力,大便1-2次/日,胃纳可,舌淡红苔薄白,何师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同时嘱再次减少思瑞康用量(口服1片,20mg/片)

党参20g黄芪30g炒白术15g

当归15g升麻10g北柴胡10g

陈皮10g炙甘草6g干姜6g

红枣10g仙鹤草30g淫羊藿根15g

虎杖30g牛蒡子30g茯苓15g

麦冬20g菟丝子20g乌药12g

苏梗12g炒麦芽30g炒鸡内金30g

上药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六诊患者胃脘部胀闷较前减轻,虽有疲惫乏力,但较前好转,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去麦冬,继服上方。

七诊患者诸症状均较前改善,情绪可,夜寐安,胃纳可,二便调,无明显乏力及盗汗情况,舌淡红苔薄白,体重已较前增加5kg,目前已停用思瑞康,来士普等药物,何师改用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30g炒白术15g茯苓15g

陈皮10g砂仁6g木香6g

醋香附10g炙甘草6g姜半夏15g

干姜6g六神曲30g牛蒡子30g

槟榔20g郁金20g炒鸡内金20g

升麻20g

上药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追踪患者1月,何师在原方基础上微调,以固疗效,后诸症悉平,疗效满意。

按语

该患者以“乏力”为主症,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虚劳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五脏虚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素问.通评虚实论》以“精气夺则虚”概括了虚症病机。

“虚劳”属于现代医学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范畴,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持续为特征的症候群,同时伴有低热、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注意力下降、睡眠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和其他精神症状及非特异性表现的综合征。

患者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出现乏力、失眠,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便秘等症状。平素忧思过重,思虑伤脾,情绪欠佳,肝气郁结,肝气乘脾,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故见便秘,胃纳欠佳,体重下降,舌质淡苔稍白腻等表现。故初诊何老师辨证总属肝郁脾虚之证,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本方出自《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闷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以柴胡为君,疏泄肝胆气机,半夏、干姜降逆止呕,佐以党参、红枣益气健脾,甘草助党参、红枣扶正,调和诸药,方中含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调节阴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方中配伍甘麦大枣汤,取其养心安神之效,牛蒡子润肠通便,落得打活血消肿。灵芝益气安神,黄芪益气强表,敛疮生肌,二药相配强身健体,补肾益肺,根据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两者合用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五诊时患者情绪睡眠均较前改善,但出现胃脘胀闷不适,疲倦乏力,大便1-2次/日。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节则脘腹满闷不适,脾虚不运则纳呆便溏,脾胃气虚,形神失养则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何师认为此时达疾病中期,患者肝郁渐解,邪气渐去,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患者素体气血亏虚,且久病之人,常伴有气血损耗,故治疗上当补气益血。故何师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方中黄芪补肺益气,助阳固表,党参、甘草补中气,健脾和中,三药补养强壮,着重强健肺脾,肺统一身之气,脾为化生之源,二者强健则正气自充,白术燥湿健脾,陈皮利气畅脾,二药协同,促进脾胃消化吸收,消除补药泥滞之性,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使下陷之气复其位,并能轻轻发散,当归一药和阴养血,以使所补之气和所升之阳有所依附而不至空越,干姜、大枣调和营卫,加强黄芪固表卫外的功能,仙鹤草补虚,虎杖、牛蒡子润肠通便,乌药散瘀止痛,炒鸡内金健脾消食,炒麦芽健脾护胃,淫羊藿根、菟丝子补益肝肾,苏梗疏肝理气和血,麦冬益胃生津,茯苓益脾和胃,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之效。

六君子汤出自《医学正传》,此方以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而成,以益气健脾之品配伍燥湿化痰之药,补泻兼施,标本兼治。方中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气健运则气行湿化,以杜生痰之源;重用白术,较四君子汤燥湿化痰之力胜;半夏辛温而燥,为化痰湿之要药,并善降逆止呕;陈皮既可以调理气机以除胸脘痞闷,又能止呕降胃气、燥湿化痰,砂仁化湿开胃,木香、香附健脾消食理气,干姜温中散寒,牛蒡子、槟榔润肠通便,郁金行气解郁,炒鸡内金、六神曲健胃消食,升阳举陷,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调补肝肾之效。

体会

1、虚劳病程较长,何师在治疗上将疾病分为初、中、后三期,结合序贯疗法,辨证施治。初期提倡疏肝解郁,健脾祛湿;中期提倡补益气血;后期提倡补益肝肾。

2、本病多种病机夹杂,何师认为需分清标本缓急,分清主次先后,辨证论治。

3、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何师认为脾虚贯穿本病始终,故顾护脾胃亦需贯穿本病治疗始终。

THE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验案│更年期盗汗案

验案│胃胀案

验案│耳鸣案

验案│胸痛案

验案│泌尿系结石案

何迎春出诊安排

每周二、三上午:医院门诊六楼名医馆(杭州市体育场路号)

每周四上午:广兴堂国医馆(杭州市凤起路与新华路交界双眼井巷2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cl/5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