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哪些好 https://m-mip.39.net/nk/mip_8714315.html

慢性鼻炎中医辨证论治

1、干祖望诊治经验

(1)肺怯金寒,鼻失温养,则温肺通窍

《灵枢●本神篇》曰:“肺气虚则鼻塞不利”。肺气虚弱则不能宣发卫气,输精于肌表,往往易于受邪,而鼻为肺窍,故出现鼻塞不通,或交替性鼻塞,鼻涕清稀,鼻黏膜及下鼻甲肿胀、色泽淡红。全身症状可怕冷,平素易感冒,舌苔薄白,脉细等肺气虚寒,寒邪凝聚之证。

干老常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温补肺气;防风、桂枝、细辛温肺祛寒;桔梗、路路通、石菖蒲宣通鼻窍。若气虚明显者,加紫河车。

(2)脾虚不健,痰湿泛鼻,则健脾通窍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湿泛鼻,以致鼻腔黏膜肿胀,鼻甲肿大充盈鼻腔而鼻塞不通,鼻涕白黏量多。全身症状可有头昏头重,体倦乏力,大便软或溏,舌淡苔薄白腻,脉缓等脾虚湿困之证。

干老常以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法半夏利气化痰;藿香、石菖蒲芳香通窍;因中虚多寒,用荜茇温中祛寒,且能通利鼻窍;桔梗引药上行,使诸药性能抵达鼻窍。

(3)清阳失举,浊积鼻窍,则升清通窍

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交会之处,故又属“清窍”,清窍则需清阳之气升腾濡养。若脾阳不振,升清失常,则浊邪郁积鼻窍不降,出现鼻塞不通,浊涕较多,嗅觉减退,鼻黏膜充血,鼻甲肿胀,鼻腔见黄白色分泌物潴积。全身症状可有头昏体倦,食欲缺乏,舌苔薄黄而腻,脉濡等浊邪上蒙之证。

干老常以升麻、葛根升举清阳之气;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助运;藿香、佩兰、辛夷、苍耳子、石菖蒲芳香化浊;鸭跖草清化湿浊;桔梗引药上行,且能宣遁清窍。

(4)瘀血阻滞,鼻窍不利,则活血化瘀

《素问●五脏别论》曰:“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心主血脉,若心气虚,气不帅血,瘀血阻滞鼻窍而鼻塞不通。但邪滞鼻窍所致气血瘀滞,也可鼻塞不通,鼻甲肥大,但运动后鼻通气改善。虚证者鼻黏膜淡红,实证者鼻黏膜充血。

干老常以桃仁、红花、当归尾、益母草、乳香活血化瘀;辛夷、白芷、石菖蒲、路路通、桔梗祛邪通塞;乌药、陈皮顺气破滞。若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5)肺气壅滞,气壅逆鼻,则宣泄肺气

《灵枢●脉度篇》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可见,肺气宣畅,则呼吸平和,鼻窍通利,能知香臭。反之,肺气失于宣泄,则壅滞上逆鼻窍,出现鼻塞气热,张口呼吸,黄脓涕多,涕擤出后则鼻塞改善,鼻甲肥大,黏膜充血,鼻腔有脓液潴积。全身症状可有咳嗽,胸闷,口干喜饮,大便干等肺失宣降之证。

干老常以桑叶、桑白皮、黄芩、马兜铃宣泄壅塞之肺气;山栀、天竺黄、鱼腥草、桔梗、芦根清肺排脓涕;辛夷、路路通以通鼻窍。

(6)气滞挟风,清窍闭塞,则顺气破滞

风邪郁鼻,气机失畅,气滞则脉络不通,出现鼻塞不通,两耳憋气,头昏头胀,鼻甲肿大,黏膜充血,鼓膜内陷。全身症状可有胸闷不畅,舌苔薄,脉弦等气失畅通之证。

干老常以广木香、乌药、青皮、枳壳顺气破滞;蝉蜕、羌活、僵蚕祛风通络;防己、石菖蒲、路路通通窍利鼻。

2、蔡福养诊治经验

(1)清肺热导郁滞,意在疏肺蕴热

蔡老认为,本病因于肺经郁热者当今之医家多有不识,故以虚、以寒、以瘀论治者尤多。因鼻为肺之外窍,肺气通于鼻,若邪毒袭鼻犯肺,或过嗜烟酒,则每致肺经蕴热不去,气热随肺气蒸蒸然熏鼻,则可致鼻塞久窒之疾作矣。其症鼻腔黏膜色红或暗红增厚,鼻甲肥大,鼻塞时通,迁延不愈,流涕色黄,嗅觉减退,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黄等。治宜清泄肺热,宣郁导滞。蔡老每以黄芩清肺饮加减:黄芩、天花粉、连翘、葛根、防风、生地、赤芍、当归、川芎、红花、薄荷。若肺热,邪毒壅滞,鼻塞甚者,加辛夷、通草、鹅不食草以清热通窍;若肺热盛,鼻气热,黄涕多,或便秘者,重用黄芩、天花粉,加桑白皮、枇杷叶、薏苡仁、大黄以清肺泄热。蔡老认为,肺经蕴热如釜底之薪,薪火(蕴热)不去,则热势不断上蒸熏鼻,则现鼻塞,黏膜肿厚终无得愈矣。详审鼻膜色红,涕黄者,当首清肺热无妨矣。

(2)清湿热调脾胃,蠲除湿热痹阻

脾胃脉络相连,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行至鼻根。若脾胃蕴湿积热,湿热循经脉上注,留滞鼻窍,痹阻脉络,稽结不去,则每致鼻腔黏膜潮红肿厚,鼻甲肥大,鼻塞不通或时轻时重,或此通彼塞,缠绵不愈,鼻涕色黄黏稠,或牵拉成丝,量较多,嗅觉减退或失灵,头重而闷,脘痞纳呆,大便黏滞不爽,苔黄而腻等。蔡老认为,阳明湿热循脉留滞鼻窍,痹阻脉络,则亦致鼻塞久窒不通,其症如风湿热痹也,缠绵不已。化其湿,清其热,通其痹而鼻自利矣。治宜清化湿热,调理脾胃,蠲痹通窍。方用蠲痹通窍汤加减:黄芩、黄连、薏苡仁、通草、藿香、丝瓜藤、苍耳子、赤茯苓、白芷、石菖蒲、辛夷、甘草。本方清湿热而理脾胃,通经脉而蠲痹阻,气味芳香而醒脾利窍,用之能使湿化热清,经疏痹通,窍利嗅复而鼻窒自愈矣。蔡老以石菖蒲、白芷相伍,既能醒神化湿,又能通窍复嗅,于嗅觉减退或失灵者尤宜。丝瓜藤伍辛夷通窍作用尤胜,对窒塞甚者尤佳。

(3)活气血散瘀结,疏通脉络阻滞

蔡老认为,鼻为血脉多聚之处,乃多气多血之窍。若邪毒袭滞,最易壅遏脉络,瘀阻气血而发为鼻窒之患。其症鼻窍黏膜暗红或紫红肿厚,鼻甲肥大稍硬,或肿实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状如桑葚,鼻塞,但活动后减轻,嗅觉减退或失灵,涕痰量多,色白或黄,头痛而闷,语声重浊,胸闷胁痛,舌暗或生瘀点,脉缓或涩等。治宜活直化瘀,通络散结。蔡老每以通窍活血汤合苍耳散加减治之。瘀有寒瘀、热瘀之不同,故蔡老强调治疗时需注意辨别寒热之异而酌情加减。寒瘀者,涕痰色白,遇寒冷则诸症加重,苔白,宜加当归、桂枝、细辛以助温通散寒之力;热瘀者,涕痰色黄,口咽干燥,苔黄,宜加丹参、丹皮、通草以助清热活血之功。凡见瘀证以鼻塞甚,鼻甲肿实者,皆宜加三棱、莪术、地龙、僵蚕、地鳖虫以增化瘀散结通窍之效。

(4)温补脾肺,祛寒散湿

脾主升清,肺主气而通于鼻,鼻属清阳之窍。倘若脾肺虚损,气不上达,鼻失温养,则寒湿邪浊易于结滞鼻窍而致鼻窒之患。其症鼻黏膜淡白或淡红肿厚,鼻甲肥大质软或稍硬,鼻塞不通,或时轻时重,或两鼻交替窒塞,卧则上通下塞(阳气浮上,寒湿沉下),涕痰白黏或清稀,少气懒言,倦怠厌动,纳差便溏,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缓弱等。本证医家以虚证论治,蔡老认为此乃虚实错杂证,其虚为本,实为标,虚于脏腑亏损,实于寒湿滞鼻。故治宜攻补兼施,标本兼顾,每用补中益气汤合辛夷散加减。临诊时可根据正邪偏盛偏衰情况而灵活调配。正虚则用补中益气汤,邪实偏甚施用辛夷散。若鼻甲肥大质稍硬者,加地龙、僵蚕以通络散结;嗅觉失灵者,加石菖蒲、葱白以醒神复嗅。

3、王晓平诊治经验

(1)解毒通窍

此法适用于慢性鼻炎初期,虽经各种治疗鼻腔通气欠畅或阻塞者。此乃邪滞肺经,阻碍气机,宣肃失司。临床表现为鼻塞,语音重浊,流涕或黄或白,量不多,头昏且胀,咽干咳嗽,痰不易略出,甚则胸闷,动则加重。检查双侧下鼻甲肿大,黏膜充血,用麻黄素滴鼻后,鼻甲收缩良好。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宜清热解毒,肃肺通窍。方选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桑白皮、金银花、连翘、知母、薄荷、荆芥、苍耳子、辛夷、白芷、板蓝根、大青叶等。

(2)化痰通窍

此法适用于慢性单纯性鼻炎鼻涕量多者。由于肺气通调失司,津液不能输布,水道满溢,聚于鼻窍。临床表现为鼻塞时轻时重,浊涕频流,精神萎靡,体倦乏力,头重如裹,夜寐多梦,纳谷不香。检查示鼻黏膜肿胀,双侧下鼻甲肿大,鼻道有大量分泌物。舌淡红,苔白腻,脉缓。治宜宣肺化痰,升降气机。方选清气化痰汤合苍耳子散:瓜蒌皮、茯苓、法半夏、陈皮、枳壳、杏仁、苍耳子、辛夷、大贝母。若流脓涕可加山栀、黄芩;若流清涕可加苏叶、荆芥。

(3)补气通窍

此法适用于慢性鼻炎体虚气弱者,多因卫表不固,易感时邪。此外,卫气虚弱还可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但又有肺虚、脾虚、肾虚之别。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面色?白,鼻塞呈交替性,流涕时清时浊,喷嚏偶作,身倦乏力,或面色萎黄,浊涕量多,频频擤涕,食少腹胀,便溏,或形寒怕冷,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善嚏善欠,鼻塞时轻时重,得温则减,涕少。检查示鼻黏膜色淡,下鼻甲不肿大或瘦小。舌偏淡,苔薄,脉细。治宜补益脾肾,固表通窍。方选玉屏风散、参苓白术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炒薏苡仁、白扁豆、补骨脂、制附片、肉桂、桂枝。

(4)化瘀通窍

此法适用于慢性肥大性鼻炎,因鼻塞日久需靠麻黄素滴鼻度日者。缘由邪滞肺经或气虚体弱,导致气血流通不畅,瘀滞于鼻甲黏膜致鼻甲肿大,阻塞鼻腔。临床表现为长期鼻塞,张口呼吸,晚间需滴麻黄素方能入睡,记忆力减退,咽干且痛,口臭心烦。舌紫暗,苔白腻,脉涩。检查示下鼻甲肿大呈桑葚样,阻塞鼻道,用麻黄素滴鼻后鼻甲不能收缩。治宜活血化瘀,通利鼻窍。方选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辛夷、香附、当归、鸡血藤、葱白。

慢性鼻炎病初期多实证,病久易见虚证,通常以虚实夹杂为多见,故在治疗时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苍耳子、辛夷是通利鼻窍的良药,但在治疗中一味通窍,无济于事,必须采用辨证通窍法,根据疾病不同症状,予以解毒、化痰、益气、化瘀的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巅顶之上风药可到”,治疗时祛风药不可缺少,祛风药也有通利鼻窍的作用,可选用白芷、薄荷、防风、荆芥等。对于鼻炎长期不愈,鼻腔阻塞的患者,根据久病人络的理论,治疗时可加1~2味活血通络药,如川芎、丹参、红花等。

4、张沽诊治经验

(1)内服中药

肺脾气虚型宜补益肺脾,通散鼻窍。肺气虚为主者,宜补益肺气,祛风散寒,选用温肺止流丹加黄芪、白术、五味子;脾气虚为主者,宜健脾渗湿,祛风通窍,选用参苓白术散加苍耳子、石菖蒲、藿香。气滞血瘀型宜调和气血,行滞化瘀,选用当归芍药汤。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熏吸中药

荆芥、藿香、川芎各20g,苍耳子30g,辛夷花、黄芩各15g。先用ml清水浸15分钟,后用武火煎煮,待药液沸腾后打开器皿盖熏吸,嘱患者小心不要烫伤。每次10分钟,每天2次。连续治疗1个月。

(3)经验体会

肺开窍于鼻,肺气不足则易受邪毒侵袭,以致邪滞鼻窍,以及脾虚运化失健,湿浊之邪滞留于鼻和鼻腔脉络之间,若治之失当或病程迁鼻日久则致鼻甲肿胀、流涕而病发。鼻窒之病常因肺脾之气失健所致,中药辨证施治调理肺脾二脏功能,从而使肺气宣通,脾气健运,鼻塞流涕自去矣。现代实验研究发现,鼻黏膜下血管非常丰富,动脉、静脉、淋巴和毛细血管交织成网状,且黏膜极薄,药物可迅速经鼻黏膜吸收后进入大循环,所以鼻腔给药直达病所起效快,而且能提高药物利用度。所用熏药均为辛香走窜之品,其有效成分大多为挥发油,而鼻黏膜为脂质膜,脂溶性强的物质易于通过。熏吸所用之荆芥、藿香均为性味辛温,芳香轻扬之品,经入肺脾,散风化湿;辛夷花芳香走窜,善通鼻窍,为治疗鼻渊之要药;苍耳子甘温,入肺经,通利鼻窍,《本草正义》谓之“温和疏达,宣通脉络,遍及孔窍,为头风病之要药”;细辛具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黄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川芎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有利病灶修复。诸药合用熏蒸吸入治疗,内外配合,达到较好疗效。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呼吸病中医经验集成

图书作者:荣春芳,孙艺勇,袁继华主编

出版公司: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7月

图书简介

本丛书以临床各科常见疑难病为主,分若干分册进行分述,如呼吸病、消化病、心血管病、风湿病、脊柱病、四肢关节病、妇科病、皮肤病等。

总的编写原则是以病为纲,先简要介绍该病的基本知识,使读者知其梗概,然后重点分述中医治疗经验,包括系统科学的辨证论治(既有中医传统的整体辨证观,又结合现代中医临床辨证与辨病的经验)、见解独到的名医经验以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为主,并介绍了相关领域前沿的专家及教授的诊治体会)、丰富切实的效验方药(多为经临床大综病例验证的特效方,还有部分公开发表的祖传秘方及民间验方)、安全灵巧的外治方法(有操作简单,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中药外治法;有疗效确切患者乐于接受的针灸推拿法)。我们力争使整个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更进一步贴近临床和科研。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cl/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