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山医院院长、教授李廷荃

本报特约记者徐鑫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对春季养生这样描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生机勃发,草木欣欣向荣。人们应适应这种环境,早睡早起,舒缓身体,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而舒畅,与春生之气相适应,这就是养生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会使肝气内郁而伤肝。《医宗金鉴》注解里说:“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山医院院长李廷荃教授表示,春季养生当养肝,应遵循两步走原则,即先松土、后灌溉。

第一步:松土即为“清”。春夏养阳,说的是春天要养护阳气,并非春天要补阳壮阳。春气通于肝,肝主升发。若肝阴充盈,肝气条达,则人体阳气升发,如初春草木生机勃勃。若胃肠积热,中焦不通,则阳气不得升发,内郁化火、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此时会有眼红目赤、心烦易怒、头疼头晕、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失眠等表现,严重者会诱发高血压、中风等病症。此时,应先清理肠胃积滞,勿使肝阳亢盛。具体方法为: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大承气汤加减。其中,生大黄、芒硝有泄热通便、荡涤胃肠、活血化瘀的作用;厚朴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枳实、木香有行气的功效;升麻、黄连可清泄胃热。

第二步:灌溉即为“养”。“肝肾同源”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采用“肝肾同治”的治疗法则。肝的生理功能会受到肾的影响,正所谓母子相生、精血同源,肝血必须依赖肾精充足才能血充气畅,发挥正常功能。肾属水而藏精,肝属木而藏血。如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就会表现为头晕眼花、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苔少等。此时,应以养为主,补肾阴而养肝血,使肝气调达,以利升发。具体怎么“养”,方法是:滋补肾精。如肾精不足引起的阴虚较重,表现为时常眩晕,并伴有虚热、口干舌燥、上火等症状,可用一贯煎(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川楝子组成)加减调理;肾精不足引起的阳虚可用金匮肾气丸调理;肾精不足引起的阴虚可用六味地黄丸调理。

以上保健的基础上,养肝还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这方面大家应多向国医大师们学习。比如,国医大师朱良春每天一碗“养心粥”(黄芪克、绿豆50克、薏仁50克、扁豆50克、莲子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养肝。国医大师邓铁涛练“八段锦”健身养肝。国医大师徐景藩练书法养筋脉以养肝。尤其是女子,以肝为天,日常生活中,要乐观处世,培养健康情志;善待自己,避免过度劳累;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远离烟酒危害;适度锻炼。

小编寄语:我们赞美生命,追求健康的生命历程。小编常常遇见这样那样的疾病,今天遇到一个朋友,这样的年龄,这样的症状,惋惜!遗憾!惋惜什么呢?年龄正直,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遗憾什么呢?一般平时不注意保养调理,我们说排毒没有错,平时排毒,把体内毒素排出没有错,可以预防一些重大疾病发生。但是一般都不相信,听不进。我身体好的很,这些都是骗人的东西。

医院的检查只是检查,检查的仪器设备是人们想出来,对于一些确定的症状数值的表现特征理解,达到一定的数值才会记录,人体各种器官的关联度,就很难确定,人类医学的研究还在不断的探索,复杂的器官还不能用简单的仪器设备可以真实的模拟,模拟还做不到,检查有没有用,有用,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一些现象。提供的一种参考!

存在是合理的,研究一个好产品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金,我们在面对疾病时,往往束手无策,但是有些是可以预防的。问题是大众注重的疾病如何治疗,寻找灵丹妙药的热情高于预防的意识。春天到了,排出毒素,一年轻松。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排肝毒的有效方法包括:

第一,最重要的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只有肝脏得到良好的休息,才能够不影响其代谢功能;

第二,由于肝主疏泄、调情志,一些情绪的改变也会导致肝气不舒,损伤肝脏的功能,所以保持情绪平稳也是保证肝脏正常工作的重要方式;

第三,适量运动,加速代谢,促进毒素排出;

第四,戒酒以及避免接触会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cl/7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