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目了然二十胃有实热多是吃出来的
实热,就是实实在在有热。这个热不同于之前所说的胃阳,胃阳是正常的、温煦的推动力,而热邪是多出来的火。它不但对胃没有好处,而且时间一长,会严重灼烧我们的胃津,导致很多胃部病症出现。 这些热邪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般是由于过食了辛热食物,比如火锅、羊肉、麻辣烤串儿等,辛热之气聚集在胃中,胃来不及消化就淤积成了实火,这是吃出来的火。除了吃,气郁化火也是常见的病因。比如经常生气的人,肝气郁滞在那里,时间一长就会郁出热来,所谓肝郁化火。肝火犯胃,邪热内侵,导致胃热炽盛,胃运亢进。 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消谷善饥,口气臭秽,牙龈红肿疼痛,甚则化脓、溃烂,或见齿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我们来一个个了解下这些症状: 胃脘灼痛|这个自不必说,热邪灼烧,我们的胃当然会感到痛。 拒按|多为实证的表现。虚证,尤其是虚寒之证,喜温喜按。但实证不管寒热,都会拒按,按后会疼痛加剧。 渴喜冷饮|胃有实热灼烧津液,津液损失严重自然口渴,由于是实热,不但想喝水,而且想喝冷水。 消谷善饥|吃得多饿得快。胃有实热时,胃部整体温度会变高,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吃进来一点儿东西,很快就消化没了,所以能吃又很容易饿。 口气臭秽|就是嘴巴里的味道非常难闻,不是酸腐的味道,而是一种恶臭味儿。 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化脓溃烂|胃经循行上牙龈。胃中有火时,胃火会循经上炎,一直蔓延到牙龈里。牙龈有火,气血壅滞,自然红肿热痛,甚至化脓溃烂。如果热入血分,导致血热妄行,就会出现牙龈出血。 小便短黄|也是津液亏虚的常见表现。 大便秘结|和津液亏虚以及体内有热有关。肠道内本应是润滑的,大便好像小船,津液好比水,水量充足时大便即可顺水前行。可是当肠道内津液干枯时,大便的小船就搁浅了,时间一长就变为便秘。拉出的大便跟石子似的,又干又硬。 胃有实热的舌象前面已经提到过:舌质红,舌苔黄厚,很像有积食的苔。脉象比较好判断,即轻按有或者没有,但是重按下去,感觉有力而快。 既然是热邪,那一定是要清除的。中医里驱邪外出一般有三条路:在体表时,用汗法;在里时,用吐法或者泻法;胃肠道有实热证时,通常用泻法。 清胃泻热 我们来看下胃有实热的用药。所有的药品在使用前请仔细辨证,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具体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牛黄清胃丸药品名称:牛黄清胃丸 组方:人工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栀子、玄参、番泻叶、黄芩、甘草、桔梗、黄檗、连翘、牵牛子(炒)、枳实(沙烫)、冰片。 功效:清胃泻火,润燥通便。 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 这个方子组方挺大,主要分为四大类的药物。解表药:菊花、薄荷,可疏散风热,辛凉解表。清热药:人工牛黄、石膏、栀子、黄芩、黄檗、连翘,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泻下药:大黄、番泻叶、牵牛子、枳实,可行气消痞,攻下泻火。止咳药:甘草、桔梗,可清咽利喉、止咳化痰。滋阴药:麦冬、玄参,可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所以这个药的功效也很明确,不但可解表热,也可清里热,可用于表里俱实之热证。不但可以治疗胃部有实热,还可以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便秘、咽喉肿痛等症。 黄连上清丸药品名称:黄连上清丸(片) 组方: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檗(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效: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这个药和牛黄清胃丸一样,也是表里双解的好药,组方用意很类似,分为解表药:蔓荆子、防风、荆芥穗、白芷、菊花、薄荷,既可疏风散寒,又可辛凉透热,表寒表热皆可解。清热药:黄连、栀子、连翘、黄芩、黄檗、石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咳药:桔梗、旋覆花、甘草,可理气化痰,清热利咽。泻下药:酒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川芎活血止痛,是治疗头痛、胸痛的要药。 因此黄连上清片同样可用于治疗风寒、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咳嗽、便秘等症。对于胃有实热,效果当然很好。它和牛黄清胃丸的区别是,牛黄清胃丸是滋阴生津的药,可以补充津液;黄连上清丸多了疏风止痛的白芷和川芎,对于风热感冒后引起的头痛症有明显疗效。 清胃黄连丸药品名称:清胃黄连丸 组方:黄连、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参、地黄、牡丹皮、天花粉、连翘、栀子、黄檗、黄芩、赤芍。 功效: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此方也可以分为三大类药物。清热药:黄连、石膏、知母、天花粉、连翘、栀子、黄檗、黄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凉血药:玄参、地黄、牡丹皮、赤芍,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咳药:桔梗、甘草,可理气化痰、清咽利喉。 此方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加了四味清热凉血的药,因此在消肿止血方面会有比较突出的效果,比如治疗牙龈、咽喉肿痛等。 唇齿清胃丸药品名称:唇齿清胃丸 组方:大黄、黄芩、龙胆、黄檗、栀子、知母、升麻、防风、陈皮、白芷、冰片、薄荷脑、地黄、石膏。 功效:清胃泻火。 用于由胃火引起的牙龈肿痛,口干唇裂,咽喉痛。 此方的药物可分为五大类。解表药:升麻、防风、白芷、薄荷脑,疏风清热,辛凉解表。清热药:黄芩、龙胆、黄檗、栀子、知母、冰片、石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理气药: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泻下药:大黄,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地黄,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由于组方全面,唇齿清胃丸涵盖了上面几种方药的所有功用,不但表里双解,也同样能治疗头痛、牙龈出血等症。 藿香清胃胶囊药品名称:藿香清胃胶囊 组方:广藿香、栀子、防风、南山楂、六神曲、甘草、石膏。 功效:清热化湿,醒脾消滞。 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 此方正好和藿香正气水是对相反方:藿香正气水治疗的是寒湿引起的肠胃感冒,而藿香清胃胶囊治疗的是肠胃湿热证。 方中广藿香是化湿药,功效为芳香化湿、和中止呕,是治疗湿浊的要药;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三味药均有除湿的功效,因此此药除湿的功效很强。 南山楂、六神曲是消食的药,可消积导滞、健脾和胃;甘草补益脾气,清热解毒;石膏为清肺胃之热的常用药,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综合来看,此方以化湿和消滞为主,主要治疗肠胃的湿热证,舌红、苔黄厚腻,以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为主的病症最为适用。 牛黄清胃丸滋阴润燥、理气的效果更好,如果觉得燥得厉害,口干渴、小便少,就选用这个药;黄连上清丸,表里双解,用途更广,外感风热或肺胃实热时皆可使用;清胃黄连丸,清中不燥,泻中和缓,配有大量滋阴凉血的药物,如生地黄、玄参、知母、天花粉、牡丹皮、赤芍等,没有用到大黄,更适合于胃热伤津,舌红干燥,口渴唇干,便秘不严重者;唇齿清胃丸里升麻、白芷归胃经,善清阳明热毒,冰片为五官科常用药,清热止痛效果好,因此这个药对胃火炽盛导致的牙龈肿痛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药物都含有大量寒凉药物,不适合当保健品长期服用,一定要中病即止,否则会伤及脾胃。 传播中医∣健康生活天天分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fb/3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症肌无力该怎么吃不同类型的重症肌无力不
- 下一篇文章: 必看种中药别名表格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