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般它会伴随着感冒出现,但有时候被冷风吹到可能就直接导致咽喉肿痛了。大家若仔细体会,可以发现咽喉肿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扁桃体发炎了,肿痛是在两腮之下,我们能够摸到扁桃体的地方,这种情况一般是细菌感染,一定要用解毒的药物,西药抗生素也可以使用。另一种疼痛,是在喉咙附近(和扁桃体那里是不一样的),咽唾沫的时候会感觉在喉结那里疼痛。这种情况,可能是细菌感染,更有可能是病毒感染,放以前吃点药可能就有效,但近几年,这些药也变得不那么好用了。比如有些患者可能上呼吸道感染了,滴头孢半月了,一点效果也没有。这与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以及气候变化都有关系。如今天气渐冷,一年一度的雾霾天也即将到来。雾霾严重的地方,经常会发现得鼻炎、咽炎的人很多。现在的雾霾好比古人所讲的“瘴气”,只是现在更复杂了,比起自然界生产的“瘴气”,现代雾霾有很多化工废气、汽车尾气等等,成分极其复杂,这就带给病邪更复杂的生存环境了。而抗生素的滥用情况也使得外邪不断进化,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原有的药效。对于这类情况该怎么办呢?中医里都有哪些好的方子可以用呢?

1

首先我们要明白,“咽”与“喉”是两个地方,治法是不同的。先说说前者,“咽”,位置在上在后,热结多表现为扁桃体红肿,可以用名医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此方通常一两剂显效。

李东垣

在金代和元代,中医界诞生了四位大师,称为金元四大家,其中有一位叫李东垣。李东垣家是当年河北的首富,可是母亲生病,百药无效,最后病故,他痛恨自己不懂医学,于是发奋学医,到易水拜师,最终学成,与师傅共创易水学派。出山第一战,就是战瘟疫。这次瘟疫,当时叫大头瘟,当时气候异常,频发瘟疫,文献记载:“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这个大头天行,就是大头瘟,古代有时管传染性疾病叫“天行”,这个大头瘟的主要症状是头面肿大,据说会头大如斗,脖子很粗,这个病后世一直在猜测是什么病,因为不多见了,我曾经听说过有的地方解放后还有,向我介绍的人说此病有地方特色,别的地方人听说都奇怪,怎么会病得这样?总之后世不多见了,我们现在把腮腺炎一类的疾病也考虑进去,将其类比了。话说当时老百姓病得很重,亲属之间都不敢互相串门,感染上了,大多死亡。当时李东垣并未行医,而是在济源那个地方做税务官,结果当地县令的儿子也患病了:“张县丞侄亦得此病,至五六日,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也就是说,医生们用药都无效,逐渐这患者病得非常重。此时,有人说李东垣懂得医学啊,让他来试试?结果,李东垣创立了这个普济消毒饮,“遂处此方,服尽愈”。用了药,患者很快就好了。于是大家传扬此方,无数百姓受益,后来大家把这个方子刻在路口,让四方百姓抄去,遇到瘟疫热毒,可以用此方治疗,当时大家称之为“仙方”。

普济消毒饮原方份量大概是: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李东垣是这么解释的:“黄芩、黄连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黍粘子(就是牛蒡子)、薄荷苦辛平,板兰根味苦寒,马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原方里黄连用得比较重,这是为了破上焦热结,我在使用时调整了一下比例,变成:

黄芩15克,黄连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9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15克,板蓝根9克,马勃6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僵蚕9克,升麻2克。

此方古代是用来治疗大头瘟的。现在可以借鉴,用来治疗各种上焦热毒壅结,症状是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的情况。现在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严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的情况。注:此方多为寒凉之药,一定是在体内有热毒时才可以用。热毒一旦解掉,就要换其它平和的方子了,不可长期使用。

这个方子在中医界广为应用,很多中医在治疗外感的时候都会参考此方,或是将此方拆开,按照自己的思路组合,有时对症时也会按照原方来用。我的体会是现在外邪越来越盛,遇到热毒壅盛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如果遇到患者上焦热盛,高烧不退,咽喉红肿,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痰黄,舌红苔黄,脉搏跳动很快,而一般常规的手段都无效、局面僵持的时候,可以考虑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这个方子配伍经典,可以打开郁结,将热毒消散,令身体恢复。到这里,有的朋友会开心了,说我患了感冒,就立刻用这个方子,一定能快速解除病痛吧?这么想是不对的,此方只是治疗热毒壅结上焦,这种情况,严格地说,只是感冒的后果,是感冒引起了严重感染的后果,或者说只是感冒的一个阶段(严重热症的阶段)。而这种热毒壅盛于上焦,是可以出现在感冒之外或其他外感传染病的发病过程中的,比如腮腺炎等等。有的时候,流感季节,医院里面每天数以万计的患者,医院门口道路被车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我时常会想起,当年百姓把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刻在道路的路口,令四方百姓传抄的情景。

2

接下来,说说后者——喉,位置在下在前,即通常所讲的“喉结”位置。中医大家耿鉴庭先生曾在他的著作里提到“急症关下喉痹”的治疗,这种病,就是指喉咙突然肿痛,对应现在的急性会厌炎(或会厌前咽峡炎)一类的病,在中医里这叫做喉痹,如果肿得厉害,水饮不得下,在古代则会死人,这在古代医案中多有记载。但是,耿鉴庭老先生擅长治疗这个病,手到病除,立竿见影。耿鉴庭老先生毫不保守,把祖传六代的秘方给公布了,这个方子就是丹栀射郁汤!年,医院学习了耿鉴庭先生的经验,因为冬季建筑工人施工,总患此病,于是他们就用这个方子治疗,效果非常好,共治疗了66例,都没有用抗生素,结果都很快痊愈。

我读耿鉴庭老先生的书,看到这个方子以后,觉得冬天被冷风吹到,不管是否患了会咽炎,都很容易出现喉咙疼痛,这往往是感冒的伴随症状,所以,在治疗感冒时,患者如有喉咙疼痛,加入这个方子效果很好。根据耿老的理论,这种咽喉附近的肿痛,是因为“一阴一阳结而起”,说白了,就是阴阳之气上下不通、寒热互结于咽喉而导致的肿痛,需要行气散结,再配合一些清热的药物,这样,就出现了丹栀射郁汤的方子。

丹栀射郁汤牡丹花瓣6克,栀子花9克,射干9克,郁金9克,枇杷叶9克,赤茯苓9克,生甘草3克。如找不到牡丹花瓣和栀子花,可用牡丹皮和生栀子代替。(注:孕妇不要服用)

此方主要药物是清肝胆之热的丹皮,清三焦之热的栀子,很妙的是用郁金以行气散结,用枇杷叶以降肺气,赤茯苓导心火从小便而出。这个方子没有用大量的清热解毒药物,只是清降心肝肺之火,同时行气解郁,结果可使得气机通畅,喉症解除。作为喉科世家历代相传的名方,效用可谓是立竿见影,我在临证中使用多年,每次使用,一般一付药即可见效,两付药基本就可恢复。PS:如果患了外感,嗓子痛的时候,体会一下,是否是喉咙那里痛。如果是,可以和当地的医生商量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加入这个方子(或者其中的前四味药)。

延伸阅读

扁桃体是一个很重要的免疫器官,周围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如果饮食和呼吸过程中有什么病菌侵犯身体,它就是第一道关口。如果病菌太强大,或者身体抵抗力变差了,扁桃体没打败病菌不说,也会受伤,这就是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时治疗就可以解决了,但如果发展成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情况就糟了。不仅咽喉部位觉得不舒服,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臭等问题,甚至并发肾炎、关节炎等疾病。有些人想着干脆做手术切掉,就再无后患了,这真的是有点无知者无畏哦~我们的身体设计得极其精巧,别以为螺丝钉这种小部件不重要,飞机上少一个你看看会有什么不良后果?现在很多小孩子经常有扁桃体发炎这个问题,有些家长倒也不那么极端,想要一刀切处理,但因为经常发炎,只好用抗生素来消炎了,但结果往往是抗生素越用越强,不但无法去除发炎,反而会造成胃病,同时又容易伤害到心脏,心脏受损则体重立刻上升。对于这类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可以使用倪海厦老师的汉唐54号:喉蛾方。

喉蛾方主要成份︰浮萍、桂枝、白芍、生姜、连翘、薄荷……等。一般小儿︰三餐饭后一茶匙。大人︰三餐饭后二茶匙。

此方专门针对扁桃腺发炎而设计,用药以清除为主,就如同你家客厅有一些垃圾存在,因此蚊蝇及害虫滋生,如果只是请人来杀害虫,而不请人来清垃圾,永远是无法根除的。中药有近种清除浊物的药,分别入不同的部位,必须要很了解药性,方可设计此一方剂,首先我们要选择进入腺体的药做导引,加入一些除湿,去热的药,同时为保证药性向上走,必须使用药性轻而浮上的药(例如浮萍,永远浮在水上,其性轻且浮,故取用之)。此药效果很快,服后即知,请不断服用到炎症去除为止,轻症2-3天,重症约须两周,严重到双喉蛾已挤压在一起,无法吞咽时,请找优良之中医,直接在喉蛾上放血,可立刻消肿,之后再服用本方,必然效果更加。本方呈粉状,无副作用。

其它推荐

调治胃溃疡的首选:黄芪建中汤资生丸:脾胃的阴阳双补方补脑好物:天王补心丸熬夜救星:双和养肝丸

如需购买HT-54喉蛾方,请扫下方







































北京中科白瘕风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fb/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