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3.html
第三单元 泻下剂

细目一:概述

“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泻下剂是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凡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虫积之脘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泻利、苔厚、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均可用泻下剂治疗。

里实证的证候表现有热结、寒结、燥结、水结之不同。

热结者,当寒下;

寒结者,当温下;

燥结者,当润下;

水结者,当逐水;

里实而兼见正气不足者,当攻补兼施。

泻下剂多由药力迅猛之品组方,易伤胃气,故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服药期间,应忌食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

如表证未解,里未成实者,不宜使用泻下剂。

若表证未解而里实已成,宜用表里双解法;

如兼有瘀血者,配伍活血祛瘀药治之;

兼有虫积者,配伍驱虫药治之。

年老体虚、病后伤津、亡血者,以及孕妇、产妇、月经期女性,均应慎用或禁用。

细目二:寒下   

Ⅰ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实) 厚朴(满) 枳实(痞) 芒硝(燥)   峻下热结。   

  

(1)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大便不通(实),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至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VS温里剂的下利),其味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热厥、痉病、发狂等由里热实证所致者。   

临证应用本方,以痞、满、燥、实四证及苔黄、脉实为主要依据。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1.小承气汤(痞满实,热邪不重,以大便不通为主):若阳明腑实,燥证未具而痞满亦较轻者,去芒硝,并减枳实、厚朴用量以轻下热结。

2.调胃承气汤(热象较重):若燥实在下,而痞满之证未具或较轻者,去枳实、厚朴,加甘草以缓下热结。   

Ⅰ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大黄 牡丹皮 桃仁 冬瓜子 芒硝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内痈不溃)。   

肠痈初起(急性阑尾炎可辩证使用。联系,肺痈→千金苇茎汤),湿热瘀滞证。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凋,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大黄、芒硝、桃仁、甘草、桂枝(温通血脉,防止过于寒凉,冰伏血脉)=桃核承气汤

大黄、芒硝、桃仁、丹皮、冬瓜子(祛湿)=大黄牡丹汤   

Ⅰ大陷胸汤(《伤寒论》)   

甘遂 大黄 芒硝   

泻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痛,按之石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拒按(热证→大陷胸,寒证→大建中),大便秘结,日晡所小有潮热,或短气躁烦,心中懊,舌上燥而渴,苔黄腻,脉沉紧,按之有力。   

寒下证候辨识   

里热积滞证:大便秘结,苔黄厚,脉实

□见痞满、燥、实四证及苔黄燥、脉实---大承气汤

□肠痈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不可伸,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大黄牡丹汤

□心下硬满疼痛拒按,脉沉有力---大陷胸汤

细目三:温下   

Ⅱ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阳虚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正气不虚,交争剧烈故也,温脾汤证正气已虚,故无发热),手足厥冷(寒邪从外而入,用细辛),苔白腻,脉弦紧。   

Ⅰ温脾汤(《备急干金要方》)   

大黄 附子 干姜 人参 芒硝 当归 甘草(卷十五温脾汤较本方少芒硝、当归)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阳虚寒积证(脾阳不足所致)。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本方所主证候乃脾阳不足,寒积阻结所致。方中附子温壮脾阳,解散寒凝;大黄泻积通便,荡涤邪实。合而温中寓通,攻下冷积为君。大黄属“去性存用”之法。

细目四:润下   

Ⅱ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 芍药缓急止腹痛 杏仁降肺通肠,润肠通便 枳实 厚朴 大黄 (蜂蜜)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脾约(肠胃燥热,脾津不足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热)。   

Ⅰ济川煎(《景岳全书》)   

当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壳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以补为通,寓通于补,寄降于升,无通便药“升麻有欲降先升之理”   

润下证候辨识   

津亏便秘:大便干结

※脾约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麻子仁丸

※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苔白,脉沉迟---济川煎

细目五:逐水   

Ⅰ十枣汤(《伤寒论》)   

芫花 甘遂 大戟 大枣   

攻逐水饮。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特征性词汇),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   

(2)实水。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五皮散亦一身悉肿,但无二便不利;实脾散,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有身半以下肿甚,但无二便不利)      

服法:冲服药末十枣非君非汤剂。平旦服(晨起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联系:桂枝汤亦需啜热稀粥)。每服0.5~1g,每日1次,以大枣l0枚煎汤送服。

Ⅱ舟车丸(《丹溪心法》)

行气逐水。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

黑丑(黑牵牛)甘遂大戟芫花大黄轻粉槟榔青皮陈皮木香(4+3+2+1)

细目六:攻补兼施   

Ⅰ黄龙汤(《伤寒六书》)   

大黄 芒硝枳实 厚朴 人参 当归 甘草 (桔梗 生姜 大枣)   

泄热通便,补益气血。   

阳明腑实(痞满燥实大承气汤证),气血不足证(虚实并见)。下利纯稀水(热结旁流),脘腹胀满,硬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气虚危候),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桔梗,既开宣肺气以利通肠,“欲降先升”、提壶揭盖。又与人参相配,补升并用,而防正随下脱。

Ⅰ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

大黄芒硝生地麦冬玄参当归海参人参姜汁生甘草

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辨证要点:便秘+热+气阴虚。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倦少气(气虚),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姜汁反佐,防止拒药不受,又能降逆和胃,保护胃气。

Ⅱ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大黄三钱(9g) 芒硝一钱五分(4.5g)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阳明热结阴亏证。大便秘结,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总结

1.寒下:三大大承气、大陷胸、大黄牡丹汤峻下热结泻热+逐水/破瘀

2.温下:阳虚冷积温脾汤、寒积里实大黄附子汤脉紧痛剧或热

3.润下:麻子仁丸、济川煎

4.逐水:十枣汤、舟车丸

5.攻补兼施:黄龙汤、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攻下热结+益气养血泄热通便+滋阴益气/滋阴增液

醒迷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tz/1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