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

《本草纲目》说:「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为什么说陈皮人情练达?

当时看正安关于我们先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评语,说陈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看,配合度多好!如果陈皮是个人,可不就是位人情练达的老江湖吗?陈皮果真如此圆通吗?我们就以上评语,逐句印证:「同补药则补」:例如:补中益气汤(人参、白术、黄芪、当归、柴胡、甘草、陈皮、升麻),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主治脾虚气陷证。

陈夏六君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另加生姜、大枣作为补益药引。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主治脾痰湿证。

异功散(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具有补气健脾、行气化滞的作用,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病证。

以上,陈皮既助补益之功,也助脾之运化,补而不滞。

「同泻药则泻」:

例如: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作用,主治湿滞脾胃证。

二陈汤(半夏、陈皮、白茯苓、甘草),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陈皮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全方作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

温胆汤(半夏、陈皮、炙甘草、茯苓,竹茹、枳实),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

温胆汤,实际是由二陈汤加味而来,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作用,主治胆郁痰扰证。

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作用消食和胃,主治食积内停证。

以上,这些有关痰、湿、食」积滞的名方中,都选用了陈皮,是取其或理气健脾,或燥湿化痰的泻实作用。

「同升药则升」:

例如: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川芎、芍药、枳壳、香附、炙甘草),作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结证。

此方中,陈皮随疏肝行气活血的柴胡、川芎之升而升;在补中益气汤中,陈皮则随升举阳气的黄芪、柴胡、升麻之升而升。

「同降药则降」:

例如:平胃散里的厚朴,二陈汤中的半夏、茯苓,温胆汤的半夏、茯苓、竹茹、枳实,保和丸之半夏、茯苓、莱菔子,这些味药性效均降,陈皮则随它们之降而降。

■■■

除了药用方面,在更广泛的食疗方面,陈皮也常常发挥着作用,却不显山露水。在广东,陈皮是百姓常用的食疗佳品。调理身体、调香入味,样样都行。产自新会的陈皮,更是美名远播。说起陈皮红豆沙、陈皮绿豆沙,在广东可都是家喻户晓的传统甜品。加入了陈皮的红豆沙和绿豆沙,熬得稠稠沙沙,看似普通,却煮出了令人回味的味道。入口时一股淡淡的陈皮香味,吃完唇齿留香。陈皮普洱茶更是出名的养生茶,陈皮给茶气增添了份清香甘爽,茶性更显温和甘醇,具有顺气理中、健脾燥湿、消积化滞、生津止渴,宣通五脏等作用。其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和,都体现了陈皮的圆融、善于配合。

下一个问题,

陈皮为什么越陈越好?

随着年份增长,橘皮的气味由青涩的果香,演变为陈皮特有的陈香。陈皮越陈越香,越陈味道也越醇。不过也要注意保存得当,以免陈皮变质。由此可见,越陈的陈皮,就越得古、绵、醇之意。二陈汤对陈皮、陈半夏之解也是:「以陈久者良,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故方名「二陈」」。回到文章主题,为什么说陈皮人情练达?个中原因,皆应一个「陈」字!倘若不陈又如何?我们参照一下陈皮的小弟——青皮。

青皮是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而陈皮则是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注意:这两味药,青皮是未成熟果实的果皮,陈皮是干燥成熟果皮。

青皮作用: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散结消痰。破、消、散这些字眼,都给人霸悍之感。类同于人,未成熟,多少会有点愣头青,做事直来直去,勇猛有余,变通不足,适合冲锋陷阵。

而陈皮,已然成熟果皮,且越陈越好,可不就是一个老江湖?在江湖混迹越久,越是人情练达,所以才能「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跟什么伙伴都能合作无间,做事圆通无碍,可谓深藏功与名。《本草蒙筌》这样比较青皮与陈皮:「青皮、陈皮一种,枳实、枳壳一种,因其退早采收,特分老嫩而立名也。嫩者性酷治下,青皮枳实相同;老者性缓治高,陈皮枳壳无异。」——可作为以上评价的参考。

?

年中医一年通持续招募中...即日启航让健康常伴左右守护至亲至爱的家人我们在「中医一年通」的课堂迎接你的健康新生活!

这是一组集中式学习的课程

提升你的知识汲取速度。

惊喜福利!

现在潘毅老师中医基础训练营开营啦!

长按下方图片,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tz/1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