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讲中药陈文斌谈ldquo补
陈文斌,医院药剂科主任,副主任中药师、执业药师。多年来担任西乡县‘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组成员,承担本院及乡镇卫生院药学和合理用药培训工作,承担乡镇卫生院药品三统一政策培训、宣讲和督导等工作。所带团队多次在县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中药知识大赛中获奖。 下面听他讲个中药故事: 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献身。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甜味,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应用。 接着,我们来认识:“补气之王”--黄芪 概述: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性味归经: 甘,微温。 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温升补,入脾、肺经,主以扶正气,兼能除水邪。既善补中气、升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卫固表,还能托疮毒、利水消肿。此外,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 功效: 补气正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 (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配伍: 黄芪配柴胡、升麻: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柴胡、升麻皆有升举阳气之功。三药相合,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症所常用, 使用注意: 黄芪甘温升补止汗,易于助火敛邪,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者,均不宜服。 药理: 黄芪有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强心,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及肾血管,改善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促进骨髓造血,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菌,保肝等作用。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tz/3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用药歌诀大放送,一次性收藏
- 下一篇文章: 经方纵横千古疑方麻黄升麻汤,李赛美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