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药部位」

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带根全草。

「采集收藏」

9~10月间,将植株连根拔起,去净根上泥沙,烘干或阴干。

「性味」

辛甘,温。

《别录》:"味甘,平,无毒。"

《药性论》:"味苦,无毒。"

《海药本》:"味辛,温,无毒。"「归经」

《本草求真》:"入肺。"

《得配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功效」

祛风寒,辟秽浊。

「主治」

治伤寒、感冒头痛,胸腹胀满,下利,遗精,鼻塞,牙痛。

「附方」

1、治伤寒,除热,止下利。

蕙草二两,黄连四两,当归二两。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得二升,适寒温,饮五合,日三。忌猪肉、冷水等物。(蕙草汤)

2、治伤寒狐惑食肛者。

蕙草、黄连各四两。细切,以白酸浆一斗,渍一宿,煮取一升,分三服。

3、治五色诸痢。

零陵香草(去根,以盐、酒浸半月,炒干),每两入广木香一钱半,为末。里急腹痛者,用冷水服一钱半,通了三、四次,用热米饮服一钱半,止痢。只忌生梨一味。(返魂丹)

4、治梦失精。

熏草,人参、干地黄、白术、芍药各三两,茯神、桂心、甘草(炙)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二服,每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方又有茯苓三两。忌桃、李、雀肉、大酢、海藻、菘菜、生葱。(熏草汤)

5、治牙疼。

零陵香(净洗,软火炙燥),荜拨(洗,锉碎,火杴上炒燥)。上二味等分为末,先以炭一块为细末,揩痛处,连牙床并揩净,以药擦痛处,老人风蚛牙疼,小儿疳牙走马疳等,悉治之。(立效散)

6、治头风白屑。

零陵香、白芷等分。水煎汁,入鸡子白搅匀,敷数十次,终身不生。

7、治头风旋运,痰逆恶心,懒食。

真零陵香、藿香叶、莎草根(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下,日三服。

8、治小儿头热,鼻塞不通。

羊髓三两,熏草一两(锉)。上药,于铫子中,慢火上熬成膏,去滓,入瓷器内贮之,日三、四上,以膏摩背。「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含漱。「禁忌」

《海药本草》:"得升麻、细辛善。不宜多服,令人气喘。"

《开宝本草》:"得酒良。"「性状」

干燥全草,多扭曲不直,呈灰绿至紫棕绿色。表面有纵走线纹及3条棱翘,一侧常生有须状不定根。质脆,易折断,断面三角形,类黄白色。

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卵形多皱折,基部楔形具翼,羽状网脉显着,类纸质。有时于叶腋处带有球形蒴果,类白色,果柄细长,长达3.5厘米,萼宿存,果皮薄,内藏多数细小的棕黑色种子,呈立体三角形。根须状,棕黑色。气芳香浓郁,味微苦。以茎叶嫩细、灰绿色、干燥、香气浓、无泥沙者为佳。

「原形态」「生长环境」生山谷、河边、林下。「分布地域」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广东、广西等地。产广西、广东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相关论述」

《别录》:"主明目止泪,疗泄精,去臭恶气,伤寒头痛,上气,腰痛。"

《药性论》:"能治鼻中息肉、鼻齆。"

《海药本草》:"主风邪冲心,牙车肿痛,虚劳疳匿,凡是齿煮,煎含良。"

《日华于本草》:"治血气腹胀,酒煎服。"

《开宝本草》:"主恶气疰,心腹痛满,下气,和诸香作汤丸用之。"

《广西中药志》:"散风寒,辟瘟疫岚瘴。治时邪感冒头痛。"

《纲目》:"熏草芳馨,其气辛散上达,故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用之,脾胃喜芳香,芳香可以养鼻是也。多服作喘,为能耗散真气也。"

据《证类本草》濠州零陵香及《植物名实图考》的零陵香附图,均似唇形科植物罗勒或九层塔,但目前用罗勒作零陵香者,仅见于江浙地区。九层塔则仅在台湾及海南岛有分布。市售之零陵香商品主要为灵香草,该种与《证类本草》所载之蒙州零陵香相符。

点击

右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tz/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