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鸣芳教授治疗胃下垂验案
I导读:胃下垂在我国脾胃病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表现为上腹不适、易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症状,影响人的生活、工作及休息。赵鸣芳教授临床治疗“胃下垂”一病有很多经验,现举一例供大家学习参考。(编辑/济源) 概述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其位置相对固定,对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上面的内容可能听得你们一头雾水。 那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胃,它下垂了,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如下图所示↓↓↓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伴有与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较低有关的症状,如上腹不适、易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有时感觉腹部深处隐痛。患者餐后、多站立及劳累后上腹不适常加重。 目前多认为胃下垂主要是与饭后剧烈运动或边走边吃东西等因素相关。 抄方记录 前段时间,一位阿姨神情默默地走进了诊室,她今年60岁,却没有同龄人应有的精气神,声低息微地诉说自己的病情:2个月来胃部不适,有空荡荡的感觉,纳谷不香,经检查,为胃下垂、食管炎、慢性胃炎。乏力,没精神做事情,眠差,夜尿多,一夜要起3~5次,但白天小便并不多。大便正常。近日逢家中亲人离世,更显精疲力竭。 赵鸣芳老师给她开了补中益气汤加味,如下: 潞党参15g炒白术15g生黄芪15g炙甘草10g 北柴胡6g西升麻6g全当归10g广陈皮10g 云茯苓10g白扁豆10g莲子肉10g怀山药10g 西砂仁3g苦桔梗6g炒芡实15g桑螵蛸15g 7剂,水煎服,日一剂。 一周后,阿姨如约而至,明显感觉精神好多了,露出了笑容,还未问及她的病情,她自己先开口汇报了:“我这一周喝药很舒服,胃部空荡感没有了,夜尿减少了,睡眠也就好多了。整个人感觉有力气了,想去做点事了,不像之前百无聊赖了。我女儿说我自从吃了药,吵她的时候都有劲儿了。”说到这里,阿姨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赵老师和我也为阿姨的好转感到开心。用此方加减服用了2个月,阿姨觉得恢复的蛮好的,就停止了服药。 按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所创立的方子,广为流传。金元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饮食不能如常,造成当时很多人脾胃疾患。补中益气汤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它的组成为: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当归、陈皮。它可以治疗: 一,为饮食劳倦所伤而致的“热中”,也就是气虚发热。赵老师指出体温升高是最常见的发热表现,但也要注意有些发热是自觉发热,但测得体温不高,还有更容易被忽略的发热形式是,本应恶寒而反不恶寒,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发热。 二,气虚而致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司机为高发人群),子宫下垂,脱肛(老年人和产妇多发),疝气,肌无力。 它创立了甘温除大热和升阳举陷的治疗法则,而且还有很多病可以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化裁,随证加减,在临床上应用颇为广泛。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生活饮食不规律,脾胃受戕,补中益气汤的应用面还是较广的。 此外,赵鸣芳老师指出,补中益气汤治疗内脏下垂是最常用的方法,但也要讲究证据,不能一概而论。本案有纳差、胃部不适、乏力等脾胃不足的证据,所以用之有效。如果有其他证据则苓桂剂、柴胡剂、泻心汤等均可使用。 部分条文 《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 《脾胃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下期预告 下期内容还是围绕胃下垂讨论,将转载一篇赵鸣芳教授将近20年前发表的论文,进行系统、专业性地讲解,希望大家大型白癜风公益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tz/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牛阴道脱出的病因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 下一篇文章: 常用中药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