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双料喉风散还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百年中医,您身边的好中医。 痛 好痛 非常痛 而且还口臭 口腔溃疡,历代医著中又称为“口疳”“口舌生 疮”“口糜”“口破”,指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性损害,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灼痛,一般于7至10天自行愈合。 口疮之名,首出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鼻窒口疮。” 古代医家对口疮病因病机的认识众多,大致从火热致病、寒邪致病、脾气凝滞、肾虚气虚、上盛下虚等方面言之。 以下图片可能在您照镜子的时候见过 痛 痛 痛 不知你痛不痛 反正我试过,真的好痛 不想吃饭 不想喝水 不想亲嘴 不想吹水 唉...... 怎么办?怎么办? 难道要像大姨妈那样等自然消失? 我可是个吃货宝宝 等太久,我饿 可是又嘴巴痛 算了,不吃了 少吃几顿,当减肥 继续王者荣耀 可是队友说,你说话能清楚点吗?都给团灭了。 忘了说,这病还影响发音 所以 该治还是要治 听说忍者痛,大胆吃,麻木了就不痛了 听说用牙签戳,也能止痛 听说撒盐 听说..... 太不靠谱了吧? 是的,还是来点能接受的吧 对,就是它 对准溃疡点,喷 一两天基本能好 对口腔溃疡还是效果不错的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有 中医就是这么博大精深,就是这么接地气 明药性,参合辨证辨病 《千金要方·口疮》记载 蔷薇根为“口疮之神药” 茶叶具有收敛作用,浓茶漱口可促使口腔溃疡愈合; 从柿饼上取柿霜,用开水冲服或加入粥中服用也可以治疗口腔溃疡; 鲜芭蕉叶适量,将其用火烤热贴敷也可治疗口腔溃疡。 治疗口腔溃疡有一些常用药对,主要包括: 黄连升麻:升麻发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气;黄连善降阳明胃火;二药合用,升降相伍,其清泻胃火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胃有积热,郁结不解之口舌生疮、口腔糜烂等症。 黄连石菖蒲: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菖蒲引心经,配伍泻心火,愈口疮。 黄柏砂仁: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砂仁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治虚火上冲之口疮。 黄柏青黛: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青黛清 热泻火,凉血解毒;二药合用,其清火之功效更著,治疗久而不瘥者。 《口齿类要·口疮》云:“口疮,若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或从脚起,乃无根之火也……更以附子末,唾津调搽涌泉穴。” 临床上,治疗口腔溃疡将吴茱萸捣碎,过筛,取细末加适量好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于双脚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一般敷药1次即有效。 案1:秦某,男,72岁,2013年4月1日就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30余年,伴隐痛,口涎较多,口腔异味,口干喜饮,无明显腹痛腹胀,大便尚调,舌质红, 苔薄黄,脉细滑。辨证脾胃阴虚,兼夹湿热,养阴治其本,清利治其标。甘露饮加减,主药为茵陈20g,生地15g,熟地15g,天冬15g,麦冬15g,石斛15g,枇杷叶15g,炒枳壳10g,黄连3g,藿香10g,淮山药20g,生甘草3g;另吴茱萸颗粒3g布包外敷足心涌泉穴。 2013年4月8日复诊,口腔溃疡虽减仍作,矢气频,舌脉如前,予前方加黄柏10g,砂仁3g(后下),炒薏仁30g,取三才封髓丹之义补土伏火,继服14剂后症状基本缓解。 案2:杜某,女,44岁,2013年1月7日就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自觉舌麻,口唇灼热感著,大便干稀不调,左上腹隐痛,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小弦。 乌梅6g,炒白芍5g,炒薏仁15g, 茯苓15g,炒白术10g,广陈皮10g,炒谷麦芽20g,佛手10 g,淮山药20g,炒扁豆15g,麦冬15g,升麻10g,生甘草3g,生蒲黄10g(布包)。 7剂药后口唇仍有灼热感,舌麻,且口干,大便不成形。舌质红,苔薄黄,脉细,予前方去乌梅、升麻、蒲黄,加连翘10g以泻心火。 继服7剂后仍无明显改善,遂去连翘,加防风10g,车前子10g(布包),莲心2g。其后口腔溃疡仍作,大便渐调。 2013年4月15日复诊,口干喜饮,舌麻,口腔溃疡仍作,纳多脘胀,大便不成形,舌质红,苔少,左脉细弦,右脉弱。辨证为脾肾阴虚,虚火上浮,治以滋阴降火为主,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 生地黄15g,山萸肉10g,淮山药20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 15g,麦冬15g,炒白芍15g,乌梅10g,陈皮6g,炒谷芽20g 7剂药后口腔溃疡愈合,舌麻消失,症状基本缓解。 注: 百年中医,您身边的好中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tz/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350种中药饮片功能主治下篇
- 下一篇文章: 扶阳显义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