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华教授中医院

医学网

  赵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阜外心血管影像高峰论坛于年8月2日在北京召开,您作为大会主席,能否请您谈谈会议的特色有哪些?参会的临床医生会有哪些收获?

赵世华教授

  正如我们的会议名称一样,我们的会议聚焦心血管影像,从科学问题入手,结合临床实践,针对技术优化和疾病诊断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历时7届的不断发展壮大,已成长为国内目前顶级的心血管影像会议。

  在学术上,我们特邀了以院士领衔的各行业顶级专家学者,从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多模态成像等系列科学技术入手,高屋建瓴的讲解心血管影像目前的科研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让参会人员深入了解目前心血管领域最前沿、最热门的科学技术、心血管影像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同时医院的科研骨干,从实际临床问题出发,结合临床实践,为大家讲解科研设计实施中的经验,掌握心脏影像在结构功能与组织学方面的优势,发挥并推广影像在临床治疗中的诊断及指导作用。在临床方面,我们专门设立了阜外经验分享这一环节,医院临床工作中一点一滴总结出的经验,还分享了我们与国外同行交流中学到的经验,同时邀请了擅长心血管不同领域的临床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同时今年新增病例演讲比赛这个窗口,让大家畅所欲言,基于病例展开深入讨论。

医学网

  了解到自年来,中华医学会全国心血管年会已经成功召开了十九次,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您作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兼影像学组组长也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与贡献,在您的带领下学组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赵世华教授

  在心血管影像学组成立之初,临床-影像严重脱节。临床对影像缺乏必要认识,对各类心肌病的磁共振检查适应症把握不明确,不清楚影像特别是心脏磁共振在心肌病诊疗中的作用;反之,影像科医生临床知识相对匮乏,无法针对临床把新技术落实到实处,影像学新技术价值无法体现。自从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影像学组工作以来,主持编撰了中国首部心血管磁共振专著《心血管病磁共振诊断学》,主持制定中国首个《心肌病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参与制定多部心血管临床诊疗指南,在中华放射学和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发表述评16篇。在影像学及心血管病两个领域起到了桥梁沟通与推广普及的作用,实现了心血管磁共振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

医学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的应用在医疗行业的不断深耕,能否请您谈谈心血管影像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

赵世华教授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沿方向,与众多学科及产业领域相融合,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医学也被看做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心血管影像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近些年心血管影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产生了大量的影像数据,心血管影像同人工智能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和心血管影像结合用于辅助诊疗和预后判断方面也不乏令人兴奋的成果。心血管影像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能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影像医师的劳动,让医师从更高的角度,比如更贴近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的角度去分析病例,正如我之前提出的,我们影像科的医生并不能只做一个读片匠,是要深入参加到临床实践的决策中,做临床医师的眼睛。

  另外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心血管影像成像的“维度”也会逐渐增加,从最早的X胸片的二维、重叠影像,到现在结构、功能、分子成像,心血管影像设计的范围,所能展示的维度是在不断提高的,今后发展一定是“看的更清楚、更全面”。未来心血管人工智能发展的大体发展方向集中在成像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等几个方面。例如,在技术方面,AI能减少心脏影像图像重建时间,能准确快速地进行图像分割与计算;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AI能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自动识别;最后,通过建立模型还能对疾病远期预后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

医学网

  您担任中医院磁共振影像中心主任至今,科室在您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能否请您谈谈科室在影像诊断在技术方面有哪些特色?

赵世华教授

  我们一直强调“基础-影像-临床”三结合的原则,旨在培养集影像技术、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和医疗成果为一体的,具有扎实心血管临床功底的复合型全方位影像人才。

  我们要求每一位成员首先必需胜任本职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护士和技术员,这是立足之本。在此基础上医生和工程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不仅要做好自己,还要有团队精神,互帮互助。正如我们的会议所倡导的做一个集医生、科学家和学术领袖为一体的中国式好医生。可喜的是不久前我们团队再一次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北京市重点研发等多个基金项目。

  赵世华,医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磁共振影像中心主任,心血管影像和介入两栖专家,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

  现任亚洲心血管影像学会委员会主席,欧洲和美国心脏病学fellow。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兼影像学组常务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心血管专委会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医学部终审专家。

  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引领团队建立了“基础-影像-临床”三结合科研模式。现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华放射学杂志等16种核心期刊编委。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合作等十余项科研基金;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成果奖共7项,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中华医学奖二等奖两项,华夏医学奖一等奖一项。年获亚洲心血管影像学会(ASCI)金奖。

推荐阅读

赵世华:心血管磁共振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赵世华:心血管磁共振在冠心病中诊断和处理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tz/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