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劳模桂东人李福珍重楼花开别样红
她身在农家,却有一股绝不认输的韧劲,为群众脱贫致富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却深受群众的尊重和信任。她就是桂东县沤江镇珍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湖南省劳动模范李福珍。十多年来,她充分发挥桂东县中药材的资源优势,带领山区群众走上了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 怀揣梦想,静待花开 李福珍从农校毕业后多次尝试创业,她曾在寒口乡赶圩场摆过摊,开过服装店、副食店、饮食店和药材收购店,也曾南下广东打工。摆摊开店的经历给李福珍积累了不少市场经验和人脉资源。她敏锐地发现,在桂东县各个圩场,常有不少外地商贩特意开车来收购中药材原料,而老百姓只是零星销售,往往供不应求。 年,李福珍第一次在自家的2亩菜地里试种名贵中药材七叶一枝花(又称重楼),因为七叶一枝花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她花了元/千克购买的七叶一枝花块茎种苗试种全部失败,第一年种植药材血本无归。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第二年,李福珍又尝试育种七叶一枝花,但种子播种下去,次年春天却不见发芽,她急得直想哭。 通过四年多的经验积累,李福珍终于攻克育种难关,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打破七叶一枝花的休眠期,并在年成功实现了每年育种,成活率达到了99%。 示范引领,做强产业 年,李福珍组建了桂东县珍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寒口优越的自然条件,引导当地农户大力种植七叶一枝花、黄精、奶参等名贵药材。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李福珍坚持把示范引领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年以来,她积极投身精准扶贫,采取“种苗配送、就业帮扶、保价收购、资金返利”等方式,创优产业链,强化利益链,做产业帮扶的领路人。她牵头组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家、工会委员会1家、协会1家,联结农户余户,连续实施了“计生三结合”“同心”示范、“一户一产业”等一系列项目,建设中药材繁育和示范基地余亩、仓储流通基地17.3亩,争取县总工会支持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举办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培训班,参训0余人次,带动全县余户贫困户发展珍稀名贵中药材种植0余亩,并把繁育和示范种植基地作为中药材种植技术交流、培训的载体,重点安排贫困农户到基地内务工,帮助贫困农户在实践中增长生产技能,提高务工收入。 “一个人不能光顾着自己,也要多为社会尽点力”。为了有效解决种植品种、种植技术、产品标准和贫困农户“有力无处使,有地无人种”“有产品无销路,有商品无价格”的问题,李福珍开创了“公司+合作社(协会)+扶贫队+村支两委+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消除了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实现了优势资源有效整合,不断激发农户药材种植的热情,引导产业发展。 不忘初心,感恩社会 作为一个农民,李福珍深知农民的艰辛,懂得他们摆脱贫困的迫切愿望。在“同心”项目建设过程中,她除了采取租金给付、种苗垫付、保价回收、就地用工等方式提高农民收益,还积极帮助解决贫困农户的实际困难。50多岁的贫困老汉黄林祥,妻子、儿子先后患病身亡,家里负债累累。李福珍将其吸纳为公司联营合作成员,以元/亩·年的价格租下了黄老汉家6亩地,还将他请到药材基地做工,每月工资0元以上,黄老汉将自家剩余的2亩山地种植了中药材,技术和销售均由李福珍承包,迅速实现了增收脱贫。近年来,李福珍开展送温暖活动6次、送科技下乡7次,累计资助贫困农户余人6万余元,疫情防控捐款2万元。 在壮大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李福珍坚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公司发展与农户增收相结合,分散生产与统一经营相结合,以短线产品(升麻、奶参等1年生)实现贫困农户当年收益,以中线产品(黄精、白芨等3年生)巩固脱贫成果,以长线产品(7年生重楼)创造价值,带动当地村民通过发展药材产业致富奔小康。 来源:郴州工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yp/7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小故事之黄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