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1102/4508629.html

首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会议专家讲稿:漫谈经方治表医院张英栋

引子:用白虎汤、承气汤可以“解表”吗?是否能解表先不判断,但是用这两个方子“不汗而汗”却是肯定的。张锡纯说:“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皆非解表之药,而用之得当……可须臾得汗……不但此也,即承气汤,亦可为汗解之药”,“心有燥热之人,得凉药之濡润亦恒自汗出也。”张锡纯述李士材治一阳极似阴之证的患者,以生石膏3斤,煎汤3碗,分为3服,尽剂而体蒸汗出病愈。抵挡汤可以“解表”吗?是否能解表先不判断,但是用这个方子后“不表之表,不汗之汗”却是肯定的。《普济本事方·卷九》记载:有一人病了,已经七八日,症状比较可怕——发狂,六亲不认,狂躁不已,说胡话,摔东西。先请一位医生来,诊得脉微而沉,看患者皮肤微微发黄,判断是“热毒蓄伏心经”,用生铁落、牛黄等重镇清心之品治疗。患者狂躁如故。于是请了许叔微来。许叔微等患者安静的时候,先按了按患者的肚子,腹部皮肤冰凉,手下觉硬,腹中胀满,稍一重按患者就喊疼。“小便畅快吗?”许叔微问患者家属。“很通畅。”家属回答。亦诊得脉微而沉,判断为瘀血证,用抵挡汤。服到第二副药的时候,患者“下黑血数升”(这是离经之瘀血排出了),“狂止,得汗解。”凉水可以“解表”吗?看看这两个故事我们再思考。一则是清代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卷五》中记载:“一人感疫,发热烦渴,思饮冰水,医者禁服生冷甚严,病者苦索不与,遂致两目火迸,咽喉焦燥,昼夜不寐,目中见鬼,病患困剧,自谓得冷水一滴下咽,虽死无恨。于是乘隙匍匐窃取井水一盆,置之枕旁,饮一杯,目顿清亮。二杯,鬼物潜消。三杯,咽喉声出。四杯,筋骨舒畅,不觉熟睡,俄而大汗如雨,衣被湿透,脱然而愈。盖其人瘦而多火,素禀阳藏,医与升散,不能作汗,则病转剧。今得冷冻饮料,表里和润,自然汗解矣。”另一则是张子和《儒门事亲·卷六·热形》一案:“一妇身冷脉微,食沸热粥饭,六月重衣,以狐帽蒙其首犹觉寒,泄注不止。常服姜、附、硫黄燥热之剂,仅得平和,稍用寒凉,其病转增,三年不愈。戴人诊其两手脉,皆如绳有力,一息六、七至。《脉诀》曰:六数七极热生多。以凉布搭心,次以新汲水淋其病处,妇乃叫杀人,不由病者,令人持之,复以冷水淋其三四十桶,大战汗出,昏困一二日,而向之所恶皆除。此法华元化已曾用,惜无知者。”温覆可以“解表”吗?看看这个故事我们再思考。姜建国教授曾治疗一汗出极少、周身刺痒、四肢红疹的青年患者,证属寒束表郁过甚的空调病,处大青龙汤,嘱药后发汗。复诊时病情更重,益增烦躁与周身红疹遍布。思之辨证处方尚合病机,何以不效?经询问方知患者贪玩,服药后根本未温覆取汗,如此则辛温助热,故病益加重,后又以大青龙汤按法发汗而愈。胡希恕先生在讲《伤寒论》65条时,讲过这么一段:“临床上常遇到…泌尿系感染,同时也有感冒(症状),这时你别管感冒(症状),你就给他吃猪苓汤治泌尿系感染就对了,这个(泌尿系感染)解了,他感冒也解了。这症要发汗准错……”为什么会有医生对这种情况“发汗”呢?因为有表症——在表的症状,就是胡老讲的“感冒”。那为什么这种情况下“发汗准错”,而正治却是治里的猪苓汤呢?因为此处有在表的症状,但是疾病的主要矛盾并不在表,也就是“有表症而无表邪”。看来有些表症是不能发汗的!李克绍先生曾治一幼儿,经常感冒,予发汗退烧药,常愈而复发。问知此儿,每次感冒前几日,常多饮多食,消谷善饥。知胃肠有积热,于升麻、葛根、芦根等方中少加大黄、黄连,不但退热效果好,且能使不再轻易感冒。也曾治一肺结核患者,每日定时先恶寒后发热,自服解热药片,一场大汗,热退身安。至次日寒热又作,又服前药一汗而解。但寒热症状越发越频,越发越重,恶寒时竟至全身战慄,高热灼手,接着一身大汗,热随汗解。初由一日一发,发展为一日再发。发热时脉浮数鼓指,大而无力。知为肺气大虚,单用生黄芪30g煎服,只一剂,寒热即停止发作。……用一般药发汗,寒热更重,改用大剂黄芪即迅速退热,其道理何在?这是因为结核病的发热,本非实热,又屡经发汗,使肺气更虚,故寒热更甚。此证似表证而病位并不在表。看来恶寒发热发汗解表并不一定是正解!如此来看,汗法不一定是解表的,而解表也不一定非要用汗法。我们可以思考很多问题:1、什么叫表?2、什么叫表症?3什么叫表证、表邪、表病?4、什么叫汗法?5、汗法和解表剂是一回事吗?6、用了解表剂一定会出汗吗?7、没有用解表剂“得汗而解”叫汗法吗?8、没有用药“得汗而解”叫汗法吗?9、没有用解表剂,治疗后表症解除,这个又叫什么(如胡老猪苓汤治疗表症)?10、单纯从解表的角度来讲,小柴胡汤是解表剂吗?与麻桂剂有何区别和联系?11、《辅行诀用药法要》中很多方剂都治“外感天行”,这些都算解表剂吗?12、《神农本草经》中很多药物都治疗“伤寒……寒热”,如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这些算解表吗?……对于这些问题,深究的过程中,会让中医思维更加成熟。在对于表症与汗的不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zy/1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