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示:点击上方中医出版免费订阅本刊

小编导读

夏天来了,暑热难耐,外界温度的上升和自身无法尽快驱赶热气,脸颊发红,容易出汗、体倦乏力都很常见。我们也都想远离这些状况,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比较清楚这些对我们的威胁,这时候,了解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得到一剂救世良药。

清暑益气汤(1)(《温热经纬》)→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斛草参,荷竹麦连翠粳知。

西洋参4.5克,石斛9克,麦冬9克,黄连1.5克,竹叶6克,荷梗1尺,知母6克,甘草1.5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30克。

清暑热,益气阴。

伤暑,汗多,烦渴,肢倦,神疲,脉大而虚等。

方中西洋参、麦冬、知母、粳米、甘草益气生津,黄连、荷梗、竹叶、西瓜翠衣清热解暑。本方适用于暑热灼伤气阴,一般用沙参代替西洋参。

清暑益气汤(2)(《脾胃论》)→清暑益气健脾

清暑益气汤参芪,二术味归青广皮;

麦柏葛升草曲泽,渴烦自汗建脾宜。

人参5克,黄芪15克,炙甘草5克,白术10克,神曲15克,五味子5克,青皮6克,升麻6克,干葛根15克,麦冬、黄柏各15克,泽泻15克,广皮5克,苍术15克,当归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清暑益气,祛湿健脾。

长夏湿热蒸发,肢倦神疲,发热烦渴,自汗,便黄,脉虚等,用于元气本虚而又伤暑湿者。

患者元气本虚,长夏被暑热湿气所伤。用参芪固表益气;麦冬、五味子保肺气而生津;当归养血和阴;二术燥湿健脾;黄柏、泽泻清泄湿热;青陈皮、神曲、甘草理气消食而和中;升、葛解肌清热而升清气。诸药合而为暑伤元气夹湿证的良方。

藿朴夏苓汤(《感证辑要》)→暑热湿温

藿朴夏苓汤三仁,杏薏蔻豉泽猪苓。

藿香10克,厚朴10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12克,薏苡仁15克,白蔻仁6克,豆豉9克,泽泻9克,猪苓9克。

芳香化浊,理气渗湿。

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发热,胸闷不舒,体重身困,舌苔白滑而腻,脉濡缓。

方中藿香、白蔻仁芳香化浊,醒脾祛湿于中焦;杏仁、半夏宣肺气,化湿痰,开上焦之元气;厚朴、豆豉合半夏理气燥湿,解表除满;泽泻、二苓、苡仁渗湿于下焦。诸药合而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从三焦分而消之,则症状悉解矣。此方为三仁汤少滑石、白通、竹叶三样,多藿香、豆豉、猪苓、茯苓、泽泻五味,同治湿重于热,所不同者,滑、通、竹淡渗清利湿热,而藿香、豆豉芳香化浊,解肌发汗,祛湿退热,加泽泻、二苓而渗湿也。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

新编汤头歌诀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程向荣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zy/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