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中医名家徐经世用本法治疗因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利所致之痞满,虽同取一方为主,但用药却有出入,体现徐老守法不泥于法的思想。一起去看看吧~~

案1:雷某,女,60岁,合肥人。初诊时间:年6月13日。

自述胃脘胀满,时轻时重已有2年。饮食少进,无嗳气吞酸现象,曾做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迭用抗炎、行气消胀中西药物均未收效,今再次请求以中药治疗。刻下:舌淡苔厚,胃脘作胀,触之无形,大便不规律,小便为常,形体一般,脉现虚缓。此系脾胃虚弱,失其健运,升降失常,证属痞满,此为虚证。当塞因塞用,方投补中益气汤。

处方:生黄芪25g,炒潞党参12g,焦白术15g,茯苓神各15g,广陈皮10g,柴胡梗6g,炒升麻5g,陈积壳12g,佛手柑15g,宣木瓜15g,香谷芽25g,鲜生姜3小片,大红枣3枚。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脘胀减轻,饮食有增,余无变化,故遵原方继以调之。药尽病除,停药观察。

“塞因塞用”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系反治法之一,谓因塞证而用塞法。就本案而言,患者胃脘作胀为实象,然触之无形、脉现虚缓为虚象,即本虚标实之“塞”证;方选补中益气加减,即为补养填塞之“塞”法,待中气充足,其“塞”一通,其胀满即消矣。

案2:董某,男,72岁,东至县人。初诊时间:年7月2日。

七旬老人,脘胀半年,宿有血吸虫感染史。前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用理气、通导之剂,胀之尤甚。问诊眠食且可,二便正常;审证视其面窍、形体无明显病态,唯见舌淡,边少现瘀斑,苔厚滑,脉虚弦。其胀满乃属脾虚,因脾虚则善胀,虽夹有气滞血瘀之象,也以虚为主,单以理气则导致虚之更虚,脾胃纳化不行,而痞满益剧。故而拟用消补兼施。方取补中益气合枳术丸加减。

处方:生黄芪30g,炒潞党参15g,焦白术15g,陈枳壳12g,广陈皮10g,柴胡梗6g,炒升麻5g,炒川朴10g,炒丹参15g,沉香曲10g,炒菜菔子15g,鲜荷叶1张为引。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主诉药后果然应效,脘胀大减,其他如常。前方得手,效不更弦。

三诊:药进10余剂,顺应转好。再守原方,以资巩固。

以上两案之痞满皆系脾胃虚弱,升降失司,中焦气机不利所致,故施以补中益气汤塞因塞用,两案所主方药虽一,然其佐使之药迥异,这是根据两案具体的临床症情不同而灵活选用的。

观案2,其病机虽以脾虚为主,但其舌苔厚滑,乃为湿浊阻滞,虚中夹实之象,故于补虚之中益以枳、朴、莱菔子、沉香化浊行气,并取鲜荷叶以助升清降浊之力。全方寓消于补,消补并施,使脾胃得健、浊邪得化、升降得宜、气机得畅,痞满自除。

而案1之痞满则全责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机停滞所致,其治法又以补虚建中为首任。

可见,临床治病重在持守病机,虽同属一证,于选方用药之处,亦须加以权衡,方可药到病除。

诊余思

以上两案为虚实交错,以虚为主,主以补之,方用补中益气以塞因塞用。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鼓舞脾胃清阳之气,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适用于脾胃不足、中气久虚而致气机失畅、升降失宜所致之痞满。

但方用升麻、柴胡取以升阳举陷之用,在剂量上一般不得超过3~6g,因为内虚之证切忌升散,如量大则成为升散之剂,不仅耗伤脾气,延误转机,而且还可能导致病情翻转,气虚中满而成鼓胀。东垣在拟定本方时,黄芪用量只为3g,其余均为0.6~1g,意取轻清上升,不宜过位。即使后世医家用于济急,对病重者,取用参、芪,最大剂量也不过9~15g。

时至今天,疾病谱虽然发生变化,药之用量大于昔人,但仍应有一定的尺度,拟方组药当遵君、臣、佐、使,用量大小有严格要求,切忌在一方中不分主次,用量同等,这不仅难以收效,并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延误病情。为医者当有悟之。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选自《杏林拾穗:徐经世临证经验集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徐经世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
白癜风光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zy/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