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降火治疗反复口腔溃疡
???前一段时间给一位朋友的长辈看诊,症见:反复口腔溃疡,多出现在口腔两侧及舌尖,易牙龈出血,喜温水,饮热水后,口腔溃疡易发作。脱发,气短,易疲乏,怕冷,手脚凉。食少,胃胀(感觉食物不往下走),偶有下午胃痛,睡醒后不解乏。痛经严重,月经15-20天一行,经行5天,量可,色黑,有血块。大便日行1次成形。舌淡红,苔薄略黄(略有剥脱、小裂纹)脉弱略数。分析病症主要为气阴两虚,虚火上炎(寒热、虚实夹杂)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给这样的患者开药,感觉书本中没有讲到过口腔溃疡这个病,医院实习期间,有幸跟河北省名中医马凤琴老师出诊,见到了不少这样的患者。当时马老师就讲这样的患者大多是胃阴虚有热,用药大多用的清胃散加麦冬、石斛这类养阴药。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功效为:清胃凉血。主治:胃火上攻证。本来想沿用马老师的方法,但是看老师用和自己用,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自己没用之前感觉应该是很确切的东西,到自己用的时候就不那样确定了。患者都是千差万别,照搬肯定是不行的,不能完全揣摹出老师的用意,依葫芦画瓢都会画不像。考虑该方实为清胃中实火,而病人应是虚火且有阳气不足,而且一直不是确切理解升麻在方中“火郁发之”的含义,如果应用该方就打乱了自己的思路,不知最后应如何加减取舍,所以毅然放弃,决定打破框架,理清自己的思路指导用药。 ???这种疮疡证肯定都是火热证,接下来就分实火、虚火。虚火一般引起的都是慢性病,来势比较缓和。而实火来势凶猛,病势急,身体一般也比较结实。而该患者反复的口腔溃疡,舌淡红,有细小裂纹,苔薄黄略有剥脱,脉弱略数,都说明患者为虚火,阴虚火旺证候。患者脱发,气短,易疲乏,怕冷,手脚凉,表明患者气血阳气不足。痛经,经血色黑,有血块,表示有瘀滞。食少、胃胀、胃痛为脾胃不和。期间也考虑过用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又感觉它和自己分析的这几点对应不上,所以最后选择自己组方: 生黄芪30,党参15,?麦冬15,?石斛10, 炒白术15,淡竹叶10,炒麦芽15,焦神曲10, 当归15,?生地15,?丹皮10,?陈皮10, 生甘草6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写到这里发现,用炙黄芪更合适)记得马老师给我讲过一句话,“黄芪补而不滞”。气虚时,气行血的作用相对减弱,容易导致气滞血瘀,在一本书中看到过,前人认为黄芪能益气活血,这种活血作用是和它补气的作用相联系的,例如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气虚的患者,我一般都会用到黄芪。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党参是气、血、津液三补的,非常适合这个患者,气、血、津液都是相互联系转化的。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被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一定要兼顾补脾。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生用可以益气润肠通便,对老年气虚便秘尤为适宜,此时多用到30克。现代药理实验也发现了白术对肠管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我们只需根据患者的排便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本品味甘柔润,性偏苦寒,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清胃热。广泛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饥不欲食、呕逆、大便干结等症。又善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咽痛喑哑等症。还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有安神除烦作用。临床中应用很广。 ???石斛,甘,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本品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又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 ???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回乳消胀。尤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食,常与山楂、神曲、鸡内金等消食药联合应用。有的地方说生麦芽偏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确切的说,麦芽有回乳和催乳的双向作用,决定该作用偏向的关键不在于生用或炒用,而在于剂量大小,小剂量催乳,大剂量(30克-克)回乳。麦芽还能疏肝解郁,具有生发之机。 ??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和胃。本品辛以行散消食,甘温健脾开胃,和中止泻。略能解表退热,故尤宜外感表证兼食滞者。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本品甘寒,主归心经,善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而泄胃火以止渴,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如导赤散中的应用。《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讲,“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且溃疡好发于舌尖(主心),所以在这里我用到了淡竹叶。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本品甘寒养阴,苦寒泻热,入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而泄伏热。通便便也可以用。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药性赋》“除结气,破瘀血”。善活血化瘀,消气血凝结。常用于治疗血滞经闭、痛经。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被誉为“补血之圣药”。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我是比较喜欢陈皮这味药的,味道好,顾护脾胃,行气化痰。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位良医方中每每用到陈皮,例如钉钉子时,晃动一下,钉子更容易进入,陈皮之于整个方子相当于“晃动”的作用。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益脾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依照自己的思路方子开好了,但还是有一些疑虑:一是恐药力偏凉,而患者又是怕冷的?二是怕冷这方面如何解决?热清了之后再考虑补阳?就这些问题请教了辰辰同学,辰辰一一解答:一、滋阴降火,不会凉;二、不用再补阳,阴阳平和,热去了该去的地方,就不怕冷了。这下心里就有底了。辰辰还建议加入一点行气药,补气补血时,要配合一些行气,因为气虚、血虚时大多导致瘀滞形成。确实单一个陈皮有点不够,我选择加入10克木香,“行气止痛之要药”,还能健脾消食,对患者胃部症状也有兼顾。 ???说来很巧,看完这个病一两天,我们“中医切磋琢磨群”里就有一位朋友请教口腔溃疡的辩证用药。这个和我遇到的这个病人有一些差别,舌红苔黄略厚腻(误删了聊天记录,只能凭印象描述了),依舌象应该偏实证。辰辰回复,滋阴降火(我知道她本人是喜欢用一贯煎的)。一位朋友回复,小陷胸汤。还有的说,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起初我是很赞同辰辰的,因为一直以来我也是这样看待口腔溃疡的。而用小陷胸汤、泻心汤类(虽然我那个病人,开始我也想用半夏泻心汤来着)我就有点不太明白了。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与和阴。小陷胸汤和半夏泻心汤是有一些共同点的,都是辛开苦降,化痰散结消痞。单看书本中的主治症是有些对不上的,但是细分析它们都能清热化痰,这和舌象是对的上的。我又查找了一些资料,确实有一些提到甘草泻心汤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案例。???本来群里交流完口腔溃疡,我就想赶紧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最后还是决定等用药效果反馈了再来写,毕竟疗效才是硬道理。 ??以前我总是不太愿意给别人开药,因为中医的东西太繁杂,感觉好多东西都没有弄到一清二楚,担心给病患用错药。但是医疗就是一种经验性的学科,不去用永远都不会搞清楚。中医之难学在于其内容繁杂,可是它又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有不同的辩证方法,还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但最主要的是治病求其本,辩证要准确,用药如用兵,要了解每一个兵的特点,排兵布阵,另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我喜欢看方解,帮助自己理清用药的思路,但有时又怀疑后世医家在研究前人的经方时,有没有可能会言过其实。我更相信那些经当的处方出自那些大医辨清病症、熟知药性后的灵感或本能。这是我们年轻一代医生的终极目标,把中医融入自己的灵魂,把用药变成一种本能。有幸加入我们“中医切磋琢磨群”,大家在里面求教、分享,都毫无保留,自己从中学到的不仅有知识,还有这种无私分享的精神,用宵神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一个战壕的兄弟。” ??? ??? ?? 柠檬草的风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zy/3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从问题疫苗谈中医预防
- 下一篇文章: 岭南伤寒quot四大金刚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