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医案两则
第12期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从中医辨证分型来讲,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型和内因型两大类。具体来讲,又分别可以分为外伤、风寒、风热、风湿和肝阳上亢、气血虚、血瘀、痰浊、肾虚等。本期分别摘录头痛医案两例,望有所启迪。 一、李振华疏肝解郁活血法治头痛一例 徐某,女,47岁。 初诊:年7月4日。 主诉及病史:头痛2年余,伴头晕、心烦、易怒,目赤耳鸣、口干欲饮。每逢恼怒或思虑过度则头痛加剧。虑经西医检查均诊为“神经性头痛”,予西药治疗其效不佳,后又求治于中医亦多罔效。今经病友介绍,慕名而来。 诊查: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 辨证:证属木郁化风,久病入络,气血痹阻。 治法:治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方以“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软柴胡10g,广陈皮12g,赤白芍各10g,制香附10g,川芎䓖10g,大生地12g,全当归12g,桃仁10g,红花12g,蔓荆子10g,决明子10g,白菊花10g,北细辛3g,薄荷叶6g,净蝉蜕6g7剂。 二诊:头痛骤减,兼症亦瘥,舌红苔薄黄,脉象略弦。唯因大便稍干,原方加生大黄5g(后下)以泻阳明之蕴热。再进7剂。 三诊:自诉头痛已止,兼症悉平。原方药去大黄再进3剂,以慰病人恐复发之虑。 头为诸阳之会,六阳之首,位居最高,乃清空之所。头痛一疾,因由多端,如寒邪犯脑,湿热夹风,肝阳僭逆,或因痰、淤、食积种种不同。凡诊头痛者,首当明其因,再审其久暂,辨其表里,盖暂痛者,总不离风,“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因外风头痛者,自有六经形证可据,不唯分辨。而内风头痛者,多责之于肝,系由风阳僭逆、肝阳夹痰浊上蒙清窍而致。其久病者,或因肾精不亢、髓海空虚,或因营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或因久病迁延、气滞血瘀所致。故暂痛者多实证,治当祛邪气为要;而久病者多虚证,治以补正气为宜。然亦有暂病而虚者,久病而实者,或本虚而标实,或标本俱虚者,又当因脉因证而详辨之。 斯例头痛患者始因情怀不舒,木郁化风,风阳上扰而成,况罹患数年之久,“久病入络”,势在必然,治则当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为主,故投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加减之,复入蔓荆子、白菊花、决明子等以平肝清热专利头目,入少量细辛通络止痛,并佐加蝉蜕搜逐血络共奏其效。究其所属主因,随证施治,并不拘泥一味止痛,故久病头痛,只治半月而愈。 李振华:名钜镔,号醒斋,年生,河北文安人,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常委等职。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主要功能是调气疏肝,解郁散结,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疼痛,或纳少腹胀,经前痛经等症。其常用剂量为: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桃红四物汤:为调经要方之一,是《玉机微义》转引的《医垒元戎》中的一个方子,也称加味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这一方名始于见《医宗金鉴》。该方由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而成,功效为养血活血。现代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降脂、补充微量元素、抗过敏等作用。 二、赵棻补中益气为主治愈头痛一例 尤某,男,40岁。 初诊:年9月19日。 主诉及病史:头痛14年。其痛多在太阳穴或脑后,痛无定时。痛剧时,双目难睁,恶心欲呕,服“索米痛”能暂时缓解。 诊查:夜寐不安,多生奇梦,半夜醒时,耳闻幻听,精神不振,饮食而便如常人,无脑部外伤史。脉象细微,舌质淡苔薄,边见齿痕。 辨证:脉症互参,属气虚头痛。 治法:治以补中益气,佐以温肾安神。 处方:炙黄芪10g,正红参6g,漂白术10g,明升麻5g,软柴胡1.5g,全当归6g,广陈皮6g,炙甘草5g,甘枸杞12g,五味子10g,桑椹子12g,菟丝子15g,紫石英60g(先煎),钟乳石30g(先煎)。4剂。 二诊:诸症见减,惟夜寐尚欠安宁。照上方加牡蛎20g,共服药6剂,多年头痛,竟告痊愈。2年来均未发作。 年10月14日,旧病又复发,特来再请诊治,仍照2年前处方,服药数帖又愈。 本例患者,经西医诊断为“血管性神经性头痛”,无特殊疗法,一般只作对症处理。赵老辨证,主要根据病程久长,脉象细微,舌淡边齿印,认为是气虚为主证,宜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治之。又虑及脉细微,当为阳气不主,故加紫石英,钟乳石,菟丝子,甘温助阳,又可重镇安神。复以桑椹,枸杞滋润之品,寓有“阴能助阳”之意,又可治金石药物之刚燥。更有五味,牡蛎收敛心气,以治夜梦幻听诸症。药中病机,疗效迅速,年秋天治愈后,两年间未见复发,远期疗效也较满意。 赵棻,字芗远,年生,福建福州人,医院副院长,医院院长。中医内科专家。早年拜前清御医后裔周良钦学医,得其真传。学宗补土,重元气,重气化,但不拘泥于温补,善用温运脾肾,清化湿热,佐以理气化瘀法治疗脾胃病。又善用健运中焦,升清降浊治疗高血压病等。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为补益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组方为: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上述医案均摘录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一集》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更正,第11期“小区常见植物图鉴之乔木篇”中第11种乔木“蓝杉”应为“云杉”,特予以更正,请大家见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zz/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