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路志正调中轻灵思想探析三
王道治疗强调人体内环境的统一及人与自然的内外和谐,重视四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主张辨证、用药结合四时气候特点。下面就路老运用王道疗法,顺应四时季节治疗的思想予以探讨。灵善思变是大医之本,恒动是生命之本,畅通气血是愈病之机路志正认为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中医成才之路,但能否成为中医名家、大家,关键在于“灵”字,要善于变通、敢于创新,用药不要壅滞呆滞,以取效灵验为目的。师而创新,中医之本痹病和风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历代医家对痹与风湿类病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古籍中对痹与风湿类病的记载及分类极不统一,将痹病称为“痹证”,不利于指导临床实践和学术发展。路志正和焦树德发起成立了痹证学组和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研究。首先,以“痹病”代替“痹证”,编辑出版了《痹病论治学》,将病名中的证与证候中的证区别开来。然后,在总结医家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成果,以“风湿病”代替“痹病”,将现代疾病中诸如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等几十种疾病统归于中医风湿类疾病,并提出了“燥痹”“产后痹”,主编出版了《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使之成为新学科。又如“痛风”,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西医的病名,路志正在研究古代医籍,尤其是朱丹溪的《格致余论》的基础上,根据朱丹溪的社会生活环境,认为朱丹溪所言痛风与现代医学所言的痛风是基本相同的,将痛风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血中有热,污浊凝滞;饮食不洁,酒色过度;正气不足,再感风、寒、暑、湿之毒;情志不畅,伤脑动神等,导致内脏失调,气血偏盛,阴阳失衡。急性期多属湿热阻络,治以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消肿止痛为主。慢性期多脾肾两虚、痰瘀阻络,治以健脾益气、补肾通络、疏风定痛为主。湿为六淫之一,但历代医家认为南方多湿,北方多燥。路志正通过深入研究,提出“湿邪为病最多最广”“百病皆有湿作祟”“不独南方多湿,北方湿病亦多”“湿多兼燥”等观点,主编出版了《中医湿证学》,详细介绍了各种湿证证治。路志正致力于以经典指导现代疾病的防治研究。如年在包钢工作时,工人孙某被铁水灼伤,面积达63%,三度烧伤35.7%,出现败血症,持续高热、神昏。西医主张用抗生素杀菌消炎,用冰镇法降温。路志正据中医温病理论和“给邪以出路”的观念,反对冰镇,以清营解毒、滋阴宁神为法,用清营汤和黄连解毒汤加减及安宫牛黄丸治疗,病人很快脱离生命危险。年,非典型性肺炎肆虐,最初的防治方案没有中医药,路志正和焦树德等上书国务院领导,建议积极运用中医药防治。路志正根据温病理论,提出用轻清宣化、表里双解、清气凉营、辛温复辛凉、开达膜原、通阳利湿等治法,主张中药内服外敷、肌肉注射,注意热、毒、虚、瘀、闭、脱的转化和相兼,早为防护;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应以肃肺化痰、止咳定喘、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为法则,被写进了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方案,得到了推广应用,提高了疗效。路志正被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国科协分别授予“抗非典勇士”与“全国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灵活变通,圆机活法路志正认为中医治病贵在辨证施治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能拘于古方、古法和某一经验方药,临证必须灵活变通,圆机活法。路志正常以《黄帝内经》之“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所便”告诫弟子,临证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生活习惯、个人体质、居处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灵活应用中医药,制方务求稳妥。如瘦人多火,补益升发之品不宜多;胖人多湿,理气流动之品不可少;老人阴亏阳衰,慎用苦寒清泻;壮年气血方刚,不可过于温补。春夏应防升阳助火,秋冬当防苦寒伤阳,龙胆草、栀子等应慎施;长夏湿令用事,阴柔滋腻之品不宜过多。路志正强调中医要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仅做参考,不能作为遣方依据。如冠心病,当代中医根据古代经验和西医的认识,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则,确实取得了显著疗效,降低了死亡率。但随之而来的是有些中医一见冠心病,动辄活血化瘀,忽视其他法则,致使一些病例疗效不显。路志正据《黄帝内经》中九种心痛的论述,认为冠心病的发病非独在于心,五脏气化失常,湿、痰、瘀均可引发,系统阐述了厥心痛、肺心痛、脾心痛、肾心痛、肝心痛理论,提出“化浊祛湿通心”的治疗大法。路志正认为治病方法众多,有药物、针灸、导引、按蹻、食疗等方法,药物治疗又有内治、外治之分和有汤、散、丸、膏、丹、酒等多种剂型形式,不同方法的作用形式、起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等均有所不同。临证应根据患者就诊时的体质状态、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生活环境等,灵活应用治疗方法,方能取得显著疗效。动静刚柔相配,轻灵活泼路志正认为临证处方遣药必须维护气机运动,不能呆滞气机,宜动静刚柔相配,轻灵活泼。调理阴阳气血要从全身情况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着眼,如疏肝理气多配当归、白芍以养肝血;温心阳常伍小麦、莲肉、黄精以益心阴;补肺气合沙参、麦冬以润肺阴;温中佐山药、芡实以和脾阴,或加石斛、玉竹、麦冬以养胃阴;补肾阳辅以首乌、地黄、枸杞,意在从阴长阳;补气伍养血,养血多配益气,使气血调和、气煦血濡。清降时不可过于寒凉沉降,黄连、木通、大黄等大苦大寒之品过用则伤中阳,导致脾伤阳陷,宜稍加升清之品,如葛根、升麻,以防折损气机之升和损伤中阳。温补不可滥用辛燥,以防化火,劫伤阴血,稍加甘淡之品。阴虚火旺,不可滋腻沉降太过,佐疏达流畅之品,静中育动,防其滋腻过度,呆滞气机。路志正认为药物内服,赖脾胃之纳化,才能吸收输布,发挥药效。故务必注意顺脾胃之性,轻灵活泼,佐预知子、佛手、香橼、绿萼梅、玉蝴蝶、玫瑰花、娑罗子等性味平和、微辛流动之品,以增纳助运。 未完待续—— (原文出自中国中医药网)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zz/2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头条收藏2017年高速免费通
- 下一篇文章: 必看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理由,只因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