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紫苏

紫苏原名苏,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历代主要本草著作中多有收载,所述内容基本一致。苏颂《图经本草》载:“苏、紫苏也,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叶下紫色而气甚,夏采茎叶,秋采实。”《本草纲目》载:“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团而有尖,四围有巨齿,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臼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殖食甚香,夏日作熟汤饮之。五、六月连根采收,以火煨其根,阴干,则经久叶不落。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如荆芥穗。”此描述及《植物名实图考》中所绘制的紫苏植物图均与现今市售唇形科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形态特征相符。

桂荏、白苏、赤苏、红苏、黑苏、白紫苏、青苏、苏麻、水升麻。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效。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等。

紫苏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厘米,宽2.5~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毫米,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紫苏是喜温植物,耐高温,不耐寒,北方地区多在拱棚内栽植。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以富含有机质,疏松不板结,保肥力强的壤土和沙壤土种植 ,土壤的PH值为6-7。紫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江苏等地。中国西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种苗繁育:北方地区种植紫苏,可在每年的3月中旬到6月中旬在暖棚内育苗,培育出定植苗。播种前,先准备好基质土和72孔的穴盘。基质土可选用蛭石、草炭、小粒膨化珍珠岩,按照0.5:1:0.2的比例混合,将基质土填满穴盘,轻压盘内的基质土就可以播种了。每穴播种1-2粒,一般每亩种植地用种量25克,播完种后还要在盘面覆盖一层蛭石,利于出苗。播完种的穴盘要及时浇透水。

播后管理:播种之后每天上午浇一次水,暖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3-28摄氏度,晚上控制在18摄氏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一般经过10天之后紫苏的种子就会破土而出,出苗后的紫苏,每天上午也要浇水一次,经过20天左右的管理,穴盘内的紫苏长到20厘米左右的高度,长有5-8片叶就可以定植了。

定植:定植时可在傍晚进行,防止苗被晒蔫,利于存活,用小铲向下挖定植穴,穴深7厘米左右,将定植苗带土植入穴中,压实,一般株行距为20-25厘米,每亩定植-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利于定植苗恢复生长。6-7月份的定植苗,要防止定植苗被晒蔫,需要做好缓苗措施,在拱棚顶上铺上黑色遮阳网遮阴,一般5天后,定植苗就可以缓苗,之后拆去遮阳网,进入田间管理阶段。

施肥浇水:为了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可以在缓苗后的20天左右,一般每隔15天左右追施一次复合肥。施肥时,在4颗植株的中间位置挖一个深10cm左右的施肥穴,每穴施入约0.05kg复合肥,覆土,压实,施肥之后要及时浇水。

打杈:紫苏长势旺分支能力强,要经常进行打杈,给植株顶端商品叶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打杈的方法是:一般在定植的25天后,每株顶端保留5-8条侧枝,其余的叶芽和枝杈要经常剪除。

?

紫苏一般定植后的3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采收前的7天左右,可以给紫苏喷一次叶面肥,可用 钾肥,喷洒浓度为0.1%左右,能提高紫苏叶的品质,增加香气。采收时,一般要采收植株上部的嫩叶,长7厘米以上,紫苏的采收期为2-3个月,一般每隔7-10天采收一次,每亩可采收新鲜紫苏叶千克左右。

紫苏收回后,摊在地上或悬挂通风处阴干,干后连叶捆好,称全苏。如摘下叶子,拣出碎枝、杂物,则为苏叶,抖出种子即为苏子,其余茎秆枝条即为苏梗。

紫苏叶彻底干透后,装入自封袋中密封起来,放入室内干燥处保存即可。

**文章部分素材选自东北区域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和中国植物图像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zz/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