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陈宝贵教授谈雨水养生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雨水节气谚语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雨水落于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麦小麦粒粒饱。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麦小麦一片宝。 雨水养生加强腿脚保暖 雨水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虽然已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寒冷,但由于人体皮肤和肌肉的纹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首届全国名中医、医院名誉院长陈宝贵教授指出:“人和自然的季节气候变化是统一的,人体的免疫功能随季节气候变化而调整。一但人体调节功能跟不上季节气候的变化,或气候变化无常造成人体不能适应,就会导致疾病。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至而不至,不至而至’,使人致病的道理。”陈宝贵年出生于天津。天津市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宝贵临证已逾50载,学验俱富,作为张锡纯中西汇通流派的传承人,提倡“中西医汇通”思想,强调中西并进。临证强调整体思想,融诸法于一炉。其治病灵活多变,创“中医临证思辨方法”用以指导临床。陈宝贵教授说,“春捂”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那么,“春捂”到底要捂哪里?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春季多风,运动后容易出汗,春风一吹容易受风,出现头痛感冒的症状,老年人出门时要记得戴一顶帽子,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道系统等慢性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头部保暖。中医经典讲“头为诸阳之会”,戴帽子正是春季顾护阳气养生原则的具体实践。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若使用冷水洗脸、洗手,寒湿很容易侵入关节引起酸痛,寒湿若滞留在头部则容易引起头痛等症状。所以,陈宝贵教授特别提醒,老年人春季洗漱、洗碗、洗衣时,尽量用温水,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另外,在春季,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吹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除此之外,陈宝贵教授指出,自雨水季节开始,我们就需要从“冬藏”的养生方式中解放出来,让“窝”了一冬的身体活动起来。《黄帝内经》中讲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陈宝贵教授作为张锡纯中西汇通流派的传承人、中医脾胃病名家,对于脾胃病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脾胃之要,在于升降。具体而言,脾主健运,其性升清,为阴脏,喜燥恶湿,病多从寒化;胃主受纳腐熟,其性主降,为阳腑,喜润恶燥,病多从热化。脾胃受病,升降失司,寒热失调,运纳失职,则见湿邪困阻,湿热蕴结,痰食交结。临床上可见胃脘胀痛、痞满嘈杂、泛酸、乏力、纳少、泄泻、出血及中气下陷等症。治疗目的在于使脾胃阴阳相合,升降相因,润燥相济。陈宝贵教授还依据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观点,认为须用药物偏性纠正患者虚、实、寒、热之偏性,治疗脾胃倡导使用轻灵之剂,以使脾胃达到平衡状态。又指出,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虽有不同,但是升降同调、气血同治、消补兼施、润燥兼顾、动静结合、寒热并用等都是应该遵循的组方原则。另外,对于脾胃病的用药也十分讲究,总结如下:升降同调如中虚气陷与气滞气逆并见,症见嗳气呕恶、少腹胀坠、大便溏泄,甚则脱肛等症。常用升麻配沉香、柴胡配枳壳、半夏配藿香、荷叶配茯苓、菖蒲配厚朴等升降同调之药。气血同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指出:“初病在气,久病入络。”陈宝贵教授治胃病在气分者常加一两味血分药物,如丹参、川芎、桃仁、赤芍、红花等。各种胃黏膜炎症(简称“胃炎”)时常出现胃黏膜充血、水肿或伴糜烂出血的症状,导致胃壁组织缺氧,进而出现营养障碍。中医学认为“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药少佐血药,有利于改善胃壁供血状况,促进胃病康复。消补并用润燥相宜,动静结合。陈宝贵教授指出临证要把握:补脾不滞气,如黄芪配陈皮、白术配枳壳;养胃不助湿,如胃燥脾湿并现,则用石斛配藿香、麦冬配半夏、花粉配苡仁、芦根配荷叶等。同时,在运用辛温香燥药物时,要掌握疏肝不忘安胃、理气慎防伤阴的原则。寒热并用脾阴胃阳,两者同病常寒热互见。陈宝贵教授对于脾胃寒热错杂证,常寒温药并用,如黄连配半夏、黄连配吴茱萸、木香配黄连等。对于虚寒相兼、实多虚少证,宜用扁豆、山药、太子参等平补之品。实证用消法,也要权衡轻重缓急,体现了其用药轻灵、顾护脾胃的特点。选药讲究陈宝贵教授临证用药十分讲究,如和胃药常用白芍、荷叶、陈皮等;益胃药常选石斛、玉竹、沙参等;养胃药常用麦门冬、佛手、藿香等;清胃药常用青皮、丹皮、黄连等;温胃药常用桂枝、吴茱萸、细辛等;健胃药常用白术、茯苓、山药、苍术等;开胃药常用砂仁、厚朴、草豆蔻等。这些用药体现了其注重脾胃生理病理的同时,还非常重视脾胃调和的特点。陈宝贵教授介绍到,食物和药物可以按照“四气”的属性划分,即寒、热、温、凉。在日常食疗养生中应参考药食四气的属性加以选择。四气中,寒凉食材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滋阴;平性食材适用于各种体质,缓和体质偏性;温性食材可以补益卫气。五味中,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以固表;苦味具有清泄的作用,用以清营凉血、清热解毒;甘味具有滋补和中益气的作用,用以健脾益气,调养后天;辛味具有发表、散风、行气的作用,用以祛风透疹。归经中,肝经意在养血祛风;脾经意在健脾益气;肺经意在益卫固表;肾经意在培补先天、滋养元气。起居养生“雨水有雨百日阴”,雨水时节尚属早春,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且昼夜温差变化大,湿度增加。气温虽然不像寒冬腊月时那么低,但由于天气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们不应急于脱去冬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头发稀疏者也不宜过早摘掉帽子和围巾,以避免遭受风寒,出现头痛、感冒伤风。运动养生春三月应早睡早起,披散头发,在庭院中缓缓散步,活动肢体,使意志升发、心情畅达,以适应春季升发疏达、向上向外宣散的特点。散步、踏青等都是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可以达到疏通气血、调节经络、舒畅情绪的作用,但是大家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宜过大。饮食养生每年的元宵佳节正值雨水节气前后,各家各户都会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和圆圆满满。但元宵的外皮以糯米粉为食材,淀粉含量较多,黏性高,不易消化,老人、小孩和胃有宿疾的人要尽量少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胃肠不适。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方面,人们应注意补脾。那怎么来补脾呢?《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粥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也记载,春时宜食粥,有三方:一曰地黄粥,以补虚。二曰防风粥,以去四肢风。三曰紫苏粥,以去外感之风。除以上三款粥以外,还可常食扁豆红枣粥、山药粥、栗子桂圆粥等。另外,雨水时天气逐渐转暖,早晚温差较大,风邪渐增,风多物燥,人体易出现皮肤脱皮、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此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水分。本文内容节选自《中医名家谈节气养生与文化》获取更多健康资讯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zz/74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医大师无私公开用药秘诀,值得品味
- 下一篇文章: 温病61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