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暑热

白虎汤∶

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度量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内外俱热,通常恶风,大渴,舌上枯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知母(去皮一两半)甘草(一两炙)粳米(一合)石膏(乱文者,别研,四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赤子量力与之。或加人参一些同煎亦得,食后服。此药立夏后〔立〕秋前可服,春时及秋后并亡贫血人不宜服。

桂苓甘霖饮∶

治饮水不用,吐逆泻利,流润泽燥,宣通气液,水肿〔腹〕胀,泄泻不能〔止〕者。兼治霍乱吐泻,下利赤白,烦渴,解暑毒大有神效,兼利小水。

白茯苓(去皮)白术猪苓甘草(炙)泽泻(以上各一两)寒水石(一两别研)桂(去粗皮半两)滑石(二两别研)

上为末,或煎,或水调,二三钱大肆,或入蜜一些亦得。

桂苓白术散:

治冒暑、饮食,所伤转甚,湿热内甚,霍乱吐泻,转筋急痛,腹满〔痞〕闷,赤子吐泻惊风,宜服之。

木香桂枝藿香人参茯苓(去皮参半两)甘草(炙)白术葛根泽泻寒水石(各一两)滑石石膏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新水或生姜汤亦得。

益元散∶

桂府滑石(二两烧红)甘草(一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蜜一些,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或饮冷者,新水亦得。或发汗,煎葱白豆豉汤调,无时服。

竹叶石膏汤∶

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淡竹叶(六钱半锉)石膏(四两别研)人参甘草(炙,参半两)麦门冬(一两半)半夏(二钱半汤洗)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粳米百余粒,煮取八分,米熟,去滓温服。

化痰玉壶丸∶

南星半夏(生)天麻(各一两)白面(三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水一大〔盏〕,先煎令沸,下药煮,候浮,漉出,方熟。放温,别用生姜汤下,不拘时刻。

四正人汤∶

治烦热燥渴。

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甘草(炙)白术(各均分)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白术散∶

治诸烦(热)渴,津液内讧,不问阴阳,服之止渴生津液。

白术人参白茯苓(去皮)甘草(炙)藿香木香(各一两)干葛(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小柴胡汤∶

治伤寒温病,恶风,颈项强急,胸膈肋痛,呕哕烦渴,寒热来去,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过经未解,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烧头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爆发偶尔;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

柴胡(四两去苗)黄芩人参半夏(汤洗七次)甘草(各一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赤子分做二服,更量加减。

升麻葛根汤∶

治大人赤子,时气疫疠,头痛发烧,肢体烦热,疮疹未发,并宜服之。

升麻葛根甘草(炙)芍药(参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不拘时。日进二、三服,病去身凉为度。赤子量力与服。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cl/1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