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后,是指产后7d以内。新产后为特殊的生理状态,一般需要住院护理。与产褥期类似,是指生殖系统完全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临床表现为出现畏寒、自汗、盗汗、倦怠、气怯、嗜睡、缺乳、抑郁、产后伤口未愈合、恶露未净、疼痛等。

1病因病机

古有产后“弥月为期,百日为大满月”。凡妇人新产,荣卫俱虚,腠理不密。产后一般精、血、津、液耗损,百脉空虚。因此,郝教授认为,新产后属于中医“治未病”范畴,正是“治未病”的绝佳时期。

由于产时用力汗出过多和产创出血,所以气血骤虚,卫表不固,抵抗力下降;并且血室开放,恶露排出,胞脉空虚,邪毒容易乘袭而入。产创和恶露的排出过程,都伴随着瘀血的形成,所以本虚标实,即“虚、瘀”是结构与功能的病理概括。

郝教授归纳新产后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不易发现。②不能正规治疗,失治误治,迁延数年,难以治愈。③不单独为病。2辨证施膳分三法第一法:调中理气法

适用于新产后乏力、畏寒、多汗、纳少、腹胀,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舌质黯淡,脉象沉细。治以补益脾胃,兼以理气,寓补于通。常用红参、西洋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五爪龙、炙甘草等补益脾胃。若不思饮食,纳少,则加砂仁、麦芽、谷芽、鸡内金等健脾消食;若腹痛喜暖喜按,则加防风、白芍、木香、陈皮、枳壳理气;若腹坠,甚至阴挺,则加柴胡、广升麻等升提。

第二法:补肾益精法

适用于新产后贫血,产后出血、头晕、耳鸣、心悸、腰酸腿软,手足发麻、舌质淡、苔少、脉象沉细无力。治以填精补血,兼以化瘀,寓补于通。常用熟地、白芍、阿胶、龙眼肉、何首乌、当归、田七,益母草等填精、补血、活血。若出现阴血暴亡,气随血脱,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冷汗淋漓,神情冷漠或烦躁不安,则加人参、红参、太子参等益气固脱;若伴腰痛加杜仲、续断、黄精等固肾强腰。

第三法:养血柔肝法

适用于新产后烦躁易怒,善太息,抑郁,喜泣,失眠,舌质黯滞,舌苔薄,脉象弦细或数。治以养血柔肝,疏肝理气,寓补于通。常用白芍、赤芍、山萸肉、女贞子、枸杞子、当归、生地黄等养血柔肝;用柴胡、枳壳、佛手等疏肝理气。若抑郁哭啼不止,则加素馨花,合欢花,百合等解郁怡情。

3医案--八珍药膳汤某产妇在新产后自汗、盗汗、乳少、伤口愈合慢;舌体胖大,舌质黯淡,舌苔薄,脉沉细。根据上述的病因病机分析及辩证施膳,郝教授建议药膳食谱及服用方法如下:①药膳食谱选药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川芎、龙眼肉;食材:乌鸡;各适量,加盖蒸炖为汤。1盅1份,1次/d。②必须温服由于胃腐熟水谷,所以药膳以60℃为宜,不宜过烫。也不宜冷凉,否则皆致寒凝气滞。③时间服药时间有讲究,一般在两餐之间为宜,如上午9:00,下午3:00。另外服用后宜安坐半小时为宜,不可疾行、劳作、持重、弯腰等。

此产妇在服用药膳后,自汗、盗汗减少,乳汁增加,伤口顺利愈合。

小结

产妇新产后胃肠功能需要逐步恢复,药膳汤不仅为流质饮食,还具有药物治疗的效果。辨证施膳八珍药膳汤,并适时运用,最大限度的有益于产妇的产后康复。

《黄帝内经》载有“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伍,运用传统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制成色、香、味、形俱佳,具有养生保健和治疗作用的药膳食。

药膳具有的优势:首先,祛除浓烈的药味,患者易接受,顺应性好;其次药食配伍后,味多甘淡醇厚,甘入脾,保护脾胃之气,增进药食营养的吸收与利用;最后,真正做到未病养生,未雨绸缪;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文章来源:何江华等

临床擅长:主要从事内科杂病、中医预防保健及中医健康教育的研究。擅长运用中药及针灸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肿瘤、男女不孕症、感冒、咳嗽、失眠等疾病,临床经验丰富。

内科专家郝建军教授明日(10月26日)出诊松山湖国医堂,首诊免诊金!名额有限,预约从速!

预约方式:固话:-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颠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cl/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