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贵精而不在多,是诸多如范文甫这样的名医所崇尚的处方原则。

张宗昌为山东督军时,带领杂凑起来的数十万队伍,称霸一方。张氏骄横昏庸,人称“三不将军”——不知有多少兵,不知有多少枪,不知有多少小老婆。某年夏月,因事路过宁波,适值天气酷热,暑湿内陷,张宗昌头脑昏重,神疲乏力,时有低热,遂延范文甫诊视。持脉察舌后,即挥笔书清震汤一方(升麻、苍术、荷叶3味)。

张接阅后,嫌范氏案语简短,药味太少,颇为不悦,出言不逊。范闻后毫不畏惧,直言讥笑之:“用药如用兵,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在多,乌合之众,虽多何用?治病亦然,贵在辨证明,用药精耳!”四座皆惊,先生则旁若无人,谈笑自若。范文甫手书楹联:云喷笔花腾虎豹,风翻金浪走龙蛇。

按药贵精而不在多,是诸多如范文甫这样的名医所崇尚的处方原则。衡量一个医家的水平,有个简单而可靠的办法,不用看他药开得如何,只看他的方子药味多少。药味少者水平高,药味越多,水平越低。

《洛医汇讲》有一句话说得很精彩:“用方简者,其术日精;用方繁者,其术日粗。世医动辄以简为粗,以繁为精,衰矣哉。”——是说用药少者,其医术越精;用药多者,医术越粗陋。俗医动辄以用药少为粗疏,以用药繁多为精当,那差得太多了。

经方用药最简

经方就是用药精简的典范,方仅用药93味,平均药味为4.18味,由3~8味药组成的方剂最为常见,占82.3%。其药味加减也是十分严谨的。明代韩飞霞说:“处方正不必多品,但看仲景方何等简净。”“简净”二字说得传神。“今人遇病立方,动辄二十余品,少亦不下十数品,岂知仲景诸名医之心法哉!吾观古人率用成方,加减不过一二味,非有违戾,未尝辄易。”

张介宾指出:“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是以凡诊病者,必须先探病本,然后用药;若见有未的,宁为少待,再加详察。既得其要,但用一味二味,便可拔之;即或深固,则五六味、七八味,亦已多矣。然虽用至七八味,亦不过帮助之、导引之,而其意则一也,方为高手。

许多名医对“用方繁者”,都曾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讥讽,称为“混沌汤”“糊涂汤”。“今人不能别脉,莫识病原,以情臆度,多安药味,譬之于猎,多发人马,空地遮围,或冀一人偶然逢也,如此疗疾,不亦疏乎?”(唐·许胤宗语)朱丹溪讥为“广络原野,冀获一兔”。叶天士则云:“近之医者,茫无定识,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假兼备以幸中”一句,指责医家不能精审病情,只知多开药味,靠包打围攻,侥幸取胜,认为不是“以药治人,实以人试药”。一个方子若是开出二三十味来,肯定不足观。那是“大包围”“广络原野”,根本就不清楚病机要害在哪里。

“夫病之与药有正相当者,惟须单用一味,直攻彼病,药力既纯,病即立愈。……假令一药,偶然当病,他味相制,气势不行,所以难差(愈病之意),谅由于此。”(顾炎武语)说明用药贵精不在多。

精彩推荐

说医道事

给当前中医人的十七条忠告

说医道事

中医文化传播之困在哪里?

到底什么是中医讲的“风”?

生活妙方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文章来源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如果您觉得您的病案具有代表、如果您觉得您的方药具有奇效、如果您是一个厚德济生不吝医术的好中医,那您将会成为悬壶医案栏目的特别约稿人,欢迎中医界各位老师的投稿!

⊙投稿信箱:media

tcmbox.cn(悬壶医案征集临床病案)

投稿

⊙本文编辑:清半夏

⊙温馨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中医思路参考。

投稿提示: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投稿,或者在







































夏季白癜风发病原因
怎么引起白癫风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cl/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