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经典,中药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 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中药讲究四气五味、性味归经,作为临床医生自然当熟记于心方可灵活运用。多年来大师们丰富的用药充分证明不讲求归经的运用中药是不会取得太好效果的。同样是清热药,清心火与清肝火亦有不同,所以明白引经药的运用是临床中医师需掌握的硬性内容。 从一则病案说起: 陈XX,男,68岁,患者三年来多在晨起腹泻,食欲不化,曾经多方治疗无效,且用过理中汤,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药。往往服药后3--5日内可见好转,继复作泻,迄今未能治愈,经检查,诊断为消化不良性腹泻,查其舌净,两脉俱弱,此乃肾虚作泻,理中者理中焦,此乃下焦乃泻。仍用以理中去甘草加味而施之。投以“理中加减汤”连服三剂,病获痊愈。追访三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病称已达三年之久,曾服理中,四神等品,只收暂时之效,观附子理中,其双补脾肾,可暂时收效,但其内有甘草为中焦之药,有碍附子下行专力温肾,故用原方去甘草加细辛吴茱萸为治,药进3剂而获愈,且经久而不复发。余强调:“必去甘草者”乃防其将肾经药物缓停中焦以削弱缓下之力,加细辛者不但引药入肾,其自身更可激发肾阳,故有利于驱逐阴浊之邪,吴茱萸暖膀胱。 都是中医大夫,都用理中汤第一个用了有效,第二个亦用理中,只是去了甘草,加了细辛吴茱萸,引经药,3付药服完,3年之疾患一下痊愈。后追访三年未复发。第2个医生对中医的经典学的深,读的明,3年的病3付药治愈,中医是否妙? 古人云:“引经之药,方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力寡而获效捷也”。临床在辨证的基础上,明白药性专司,制方专主之理,酌情加入引经药,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十二经引经药歌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朮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朮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朮,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高本。 膀胱经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心包经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用药凡例: 头脚痛,需用川芎,血枯亦用,颠顶痛需用蒿本,遍体肢节痛需用羌活,风湿亦用,腹中痛需用白芍厚朴,脐下痛需用黄柏青皮,心下痛需用吴茱萸,胃脘痛需用草豆蔻,胁下痛需用柴胡,日哺朝热寒热往来亦用,茎中疼需用生甘草梢,气刺痛需用枳壳,血刺痛需用当归,心下痞需用枳实,腹中实需用苍术,补血需用川芎,调诸气需用木香,破滞气需用枳壳青皮。补元气需用人参,诸虚热需用黄芪,盗汗亦用,肌表热需用黄芩,祛痰亦用,祛痰用半夏,去风痰需用南星,脾胃受湿用白术,祛痰亦用。下焦湿肿用汉方已,草龙胆。中焦湿热用黄连。下焦湿用黄芩,烦渴需用白茯苓,葛根。咳嗽者用五味子,咳有声无痰者用生姜,杏仁,防风,咳有声有痰者用半夏,枳壳,防风,喘者需用。诸泄泻需用白芍白术,诸水泻需用白茯苓白术,泽泻,诸痢疾需用当归白芍。上部见血用防风,中部见血用黄连,下部见血用地榆。眼爆发需用当归,黄连,防风。眼久昏暗用熟地,当归,细辛。凡诸风需用防风,天麻。诸疮痛需用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左。所属经部分以引经药道之。 从上文的医案来看,用附子理中汤去甘草而加入细辛吴茱萸一下(药进3剂)痊愈了三年未愈的晨起腹泻,食欲不化(应该是完谷不化?)之证,虽然与前医只用附子理中汤只收暂时之效比较,显然高明,但本人认为据此认为细辛吴茱萸是引经药实属牵强。中医内科学将五更泻定为脾胃虚寒,建议使用的方剂是理中汤,涉及到少阴,腹泻加重,四肢不温的用附子理中汤,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最多只能缓解,正如上文所言往往服药后3--5日内可见好转,继复作泻,迄今未能治愈,为什么会这样?上文言道诊断为消化不良性腹泻,查其舌净,两脉俱弱,此乃肾虚作泻,理中者理中焦,此乃下焦乃泻,这是对的,但本人认为不完全正确,因为凡定时定侯出现的休作有时症状,轻者视之为少阳病,重者即属厥阴,五更泻是定时定侯出现的,虽表现为少阴阶段症状,亦必然有厥阴因素参与其中,如此分析,在附子理中汤中加细辛吴茱萸就不是什么引经药,而是直接治疗相应脏器之药。如此一分析,是不是觉得许多有关引经药的文章混淆引经药的概念?如下文[引经药]里有六经引经药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葛根,少阳经——柴胡,太阴经——苍术,少阴经——细辛,厥阴经——吴茱萸、藁本,[伤寒论]太阳经有用羌活吗?阳明经有用白芷吗?葛根是阳明阶段用的吗?可见许多文章其实乱写的,包括古人。内脏病不必想什么引经药之类的怪招,治经络病用引经药反而是必须的,如头痛用川芎,手病用桂枝等等。(附资料)引经药 1定义 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些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者特殊的治疗作用。引经药的主要功用如下。(1)引药归经脉如桔梗、升麻、葱白、辛夷为手太阴肺经的引经药,白芷、石膏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引经药等。桑白皮是肺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肺燥所致的咳喘方剂中加人桑白皮能引药人肺经;香附、柴胡是肝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肝气郁滞、胁肋胀痛时加人柴胡、香附可引药人肝。(2)引药至病所如姜黄能引药上行通达上肢,常作为上肢痹症的引经药。怀牛膝则性喜下行而通达到下肢,常作为治疗下肢病症的引经药。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揖,载之上浮”。如参荃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 2六经引经药 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葛根,少阳经——柴胡,太阴经——苍术,少阴经——细辛,厥阴经——吴茱萸、藁本。 个人 公众 免费亚健康咨询 别忘了扫描并成都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癲风最有效治疗偏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cl/2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鉴定速记口诀附鉴定方法
- 下一篇文章: 外感热病的寒温病因学说,是各个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