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话养生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冬眠于地下的虫。“蛰”是藏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正如陶渊明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淮南子·天文训》说: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加十五日”是指雨水节气后十五日,此时北斗的斗柄指向“甲”方(东偏东北),雷声响起,惊醒了蛰虫。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所以人们要注意气候环境,留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惊蛰后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因为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于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容易出现“春困”。惊蛰后饮食要以清淡为主。由于天气逐渐回暖,清淡的食物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惊蛰时节养生的重点应护肝健脾,清淡的饮食能起到护肝健脾的作用。可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惊蛰时节气温还是普遍偏低和干燥,所以很容易上火,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食物,如雪梨、银耳、春笋等。此时应多食大葱。葱白,通阳气,散风邪。大葱是常用的蔬菜。惊蛰时节葱白是不错的选择。葱白入肺、胃、肝三经,《用药心法》载:“通阳气,发散风邪。”可缓解春天的风寒感冒,葱白生姜煮水喝,或者用葱白萝卜煮水,预防感冒,效果很好。惊蛰时节应忌食冰冷食物。由于惊蛰时节气温偏低,早晚温差大,所以这个节气是不适合吃偏冷的东西,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温的食物。惊蛰过后应早睡早起,温水洗漱。起床后用温水洗漱可以让人更加精神,可有效的避免“春困”。要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惊蛰时节也是阴雨季节的开始,南方会出现潮湿的情况,所以要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这样可以防止室内细菌的滋生,从而避免湿气太重,导致出现风湿疼痛的现象。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睡前热水泡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睡眠的质量高了才能避免“春困”。惊蛰时节早晚气温温差大,乍暖还寒很容易导致生病,所以锻炼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和腰背的保暖,这样才能避免不受风寒。惊蛰时节早晨雾气较大,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早上的气温还是普遍偏低,所以最好等太阳出来后雾气消散,温度上升后再外出锻炼。由于冬季刚过,刚开始锻炼的时候要适度,不要一下子要求自己的运动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慢慢加强运动量就好。要预防肠胃病。惊蛰时节,万物苏醒,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卫生,不要吃生冷食物,还要注意个人卫生。要预防过敏症。有花粉过敏症的人这个季节就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常饮服一些抗过敏,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茶饮,以应对气候变化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因素。春三月调摄总类:《尚书大傳》曰:“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之所出也。”《淮南子》曰:“春为規,規者,所以圜万物也。規度不失,万物乃理。”《汉律志》曰:“少阳,东也,东者,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故君子当审时气,节宣调摄,以卫其生。正月朔,忌北风,主人民多病;忌大雾,主多瘟灾;忌雨雹,主多疮疥之疾。忌月內发电,主人民多殃。七日,忌风雨,主民灾。忌行秋令,令主多疫。春三月,此谓髮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臥早起,广步于庭,披髮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阳初生,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又兼去冬以来,拥炉薰衣,啖炙炊爆,成积至春,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壅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若稍觉髮动,不可便行疏利之药,恐伤脏腑,別生余疾。惟用消风和气,凉膈化痰之剂,或选食治方中性稍凉利,饮食调停以治,自然通畅。若无疾狀,不可吃药。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虛敞之处,用攄滯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他鬱。饮酒不可过多,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測。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頓去绵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刘处士云:“春来之病,多自冬至后夜半一阳生。阳气吐,阴气纳,心膈宿热,与阳气相卫,两虎相逢,狭道必鬥矣。至于春夏之交,遂使伤寒虛热时行之患,良由冬月焙火食炙,心膈宿痰流入四肢之故也。当服袪痰之药以导之,使不为疾。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塞咳嗽。身觉热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強忍,即便加服。肺俞五脏之表,胃俞经络之长,二处不可失寒热之节。谚云:‘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是也。”春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发生之令,毋覆巢杀母破卵,毋伐林木。《千金方》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金匱要略》云:“春不可食肝。”为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养生论》曰:“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臥時,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臥,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塞。”《云笈七簽》曰:“春正二月,宜夜臥早起,三月宜早臥早起。”又曰:“春三月,臥宜头向东方,乘生气也。”《參赞书》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曰:“春夏之交,阴雨卑湿,或饮汤水过多,令患风湿,自汗体重,转侧不能,小便不利。作他治必不救,惟服五苓散效甚。”《遵生八笺》说:“是月采升麻,治头疼热风诸毒。采独活,治贼风百节痛,风无旧新俱治。”又说:“二月以后,当多服祛痰之药。风劳之疾每起于痰,人能先令痰有疏导,则病可庶几。”惊蛰之后新冠病毒将逐渐衰退,新冠病毒的五行本质属金,雨水到惊蛰之间是土气与木气相杂,所以病毒的活跃性会进一步减弱。虽然大家都“蛰居”了很长时间,从安全着想还是要咬牙坚守,勿仿昆虫“闻雷而动”,祝大家仲春安康!灾退福来。谢谢!张宏恩 疗疾救难慈心怀德此生无悔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fb/5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广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造ldquo互
- 下一篇文章: 百色拟建2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这2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