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信息流从业者学习交流群

进群/课程aiqijun14

商务合作投稿:aiqijun27

写在前面

本文基于游戏行业,但内容适用于绝大部分使用广告监控的行业,部分指标和术语为游戏行业的常见词汇,大家可自行替换成自己行业的指标。

在此先对部分术语进行简单解释:

点击:用户点击了广告,进入了着陆页或者APPstore下载页,则算一次点击;

激活:用户完成APP下载后,打开APP,则算一次激活;

为什么没有下载数?因为通常广告监控都用于iOS端的投放,而iOS的下载都需要跳转至AppStore,我们无法得知用户在AppStore是否下载了APP,因为苹果爸爸不给数据。

每一个做广告投放的人,不论是SEM/DSP/信息流或者其他渠道,最关心的一定是激活数、激活成本、充值(下单)金额(这些指标基于APP的推广,落地页推广的童鞋请自行替换成订单数、获客成本等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价某套素材、某条计划,甚至某个渠道平台的好坏,也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优化师工作能力的好坏,对于优化师的投放策略以及公司对优化师的考量都有重大意义。

而提到这些指标,我们的直觉反应都倾向于认为,决定这些指标的因素是媒体的投放质量和优化师的优化能力。此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决定性问题——广告监测!

广告监测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你的数据,一点细微的调整,就可能导致你的激活数、成本、ROI数据天差地别。听起来很奇怪,还是那些广告渠道,还是那些素材文案,还是那些定向出价,怎么监控规则稍稍改变,数据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呢?我们做优化,究竟是要优化账户,还是优化数据监控?

其实,广告监测设置,是优化师做广告投放的配置环境,基本规则。就像我们玩狼人杀,屠边局和屠城局两种不同规则下,玩法会完全不一样,但大家的目的都不会变,就是要赢。而基于不同的监测规则,制定不同的合理的KPI,也是市场总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所以优化师们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弄清第三方监测的监测原理。不仅能更好地把控数据,还能有效地识别作弊流量和媒体。

我们先来一系列灵魂拷问,大家感受一下:

1、如果我在百度、今日头条、腾讯多个平台都投放了广告,而某用户在这些平台上也都点击了广告,那么最后这位用户下载了APP并激活,要算在哪个渠道上?

2、点击数据来自于媒体方,激活数据来自于App内部,监测方是如何把两方数据匹配起来断定为同一个人?

3、如果某个用户某天点击了百度上的广告,而3个月后才激活了这个APP,那么这次激活是要归功于百度还是倾向于是自然流量呢?

4、如果一个用户安装了APP,又卸载,又重装,又卸载,循环四次,算1个激活还是4个激活?

好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一为大家剖析。

1、最后一次点击归因的原理(lastclick)

怎么来判断一个激活归属给哪个媒体,现在大多数的厂商和第三方采用的都是激活前最后一次点击归因即lastclick的原理,这是最基本的监测原则。

在这里先引用刘鹏老师在他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fb/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