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细辛附子汤
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3567.html 麻黄细辛附子汤 [原文]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组成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ー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析 本条论述少阴表证的证治。少阴病多为里虚寒证,一般无发热,正如原文第7条所说:“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但若素体少阴里虚,风寒外袭肌表,发病初期亦可见发热,这是寒闭肌表,卫阳郁遏所致。但由于肾阳素虚于里,故虽见表证之发热,脉却不浮而沉。由此可知,发热示病在表,脉沉示虚在里。仅是脉沉,尚未至脉微,所以此时还未出现厥利等典型的里虚寒证。但既是里虚,临床多伴有身倦、神疲、恶寒等症。因症属阳,脉微阴,脉症相逆,故称“反”,以此说明少阳表证的发病特征。治当温经解表,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 医案 患者姚某,男,60岁,农民。因周身皮肤瘙痒两月余于年1月3日邀余出诊。 患者起病当天曾在山上松林中打柴;劳累一天,出汗较多。回家后,当晚即觉全身皮肤瘙痒,未曾理会。三日后始在当地卫生院诊治,西医诊断为“皮肤过敏”,经用西药“强的松”“扑尔敏”“盐酸丙嗪”等治疗数天无效,瘙痒逐日加剧,医院用西药“氯化钙”“痒苦乐民”等静脉注射数日,仍无好转。 此后,四处求医多人,先后服中药五十余剂,外洗药20余次,仍无明显好转,反增形寒肢冷,日淡不思饮食,精神萎靡。后由患者一亲友介绍,求余诊治。 诊时所见:患者上身赤膊,身披棉衣,旁置炭火两盆取暖,另有人为其搔痒。周身皮肤暗红,满布搔抓伤痕,多处有血及粘液渗出,皮肤灼热,触之粘手,全身有腥臭气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弱。索检前医诸方,多为清热、凉血祛风之剂。 余以为表里俱寒,风毒内郁之证。治拟温经散寒,祛风止痒,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生麻黄、炮附子、蝉蜕各10克,北细辛、升麻、生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连进三剂。 1月7日复诊:皮肤瘙痒大减,夜间已能安睡,精神好转,饮食增加,舌红少苔,脉细无力。守上方加当归15克,川芎10克。连服五剂,皮肤瘙痒消除,病告痊愈。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按:皮肤瘙痒一证,多因外感热毒风邪或血虚生风所致,治疗一般用清热解毒或凉血养血祛风之剂可获效。但本例患者年迂六旬,气血已衰,阳气不足,又入松林中劳作汗出,腠理开泄,风邪虫毒乘虚而入,郁于腠理,治法本应以解表祛风为上,而前医误用清热凉血之剂,反致引狼入室、闭门留寇。过服寒凉之品,必损人身之阳气,终成表里俱寒、风毒内郁之证。 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散表里之寒邪,加升麻升阳透表,蝉蜕祛风,生甘草解毒兼缓麻附之辛燥,当归、川芎养血和血,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诸药合用,能温经散寒,养血祛风,而收全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yp/8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胸痹的中医诊疗
- 下一篇文章: 认监委关于发布有机产品认证增补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