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磊临床验案5则
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张磊教授(—),河南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为国家二部一局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张师从医60余年,博览诸家,熟谙医理,辨治精准,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疑难疾病,笔者有幸侍诊张老,现列举医案5则,以示一斑。 1痛风案 普某,男,43岁。职员,年10月21日初诊, 主诉:痛风9年余。诉痛风病史9年余,全身关节疼痛,一直治疗,每发作时服用秋水仙碱等药方解,平素双手指关节活动不利,易疲倦,晨起背部僵硬,活动减轻。体检尿酸μmol/L,肾功能等均正常,欲调理身体。纳眠可,大便易干结,如羊屎状,近几天较好,小便可。舌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滞。 处方:赤芍30g,冬瓜子30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鬼箭羽30g,赤小豆30g,黄柏10g,决明子30g,滑石(包煎)30g,丝瓜络30g,甘草3g。25剂,日1剂,水煎服。 按:痛风一病,多因现代人嗜烟酒、肥甘厚味等所致湿热病邪侵袭关节,所谓不通则痛,故常表现为肢体关节等处红肿热痛、关节不利,病人尿酸高亦是机体代谢失常的表现。 此病属湿热内侵,痰浊内阻,经脉不利而致病。张师运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七方十剂》中“轻可去实,滑可去着”之则来清利湿热,用冬瓜子、薏苡仁、滑石、赤小豆以利湿化痰,用赤芍、鬼箭羽、丝瓜络以活血通络,用土茯苓、黄柏以泻热解毒,由于病人大便易干,加入决明子以起到润肠通便之功。 2咳喘案 乔某,女,63岁。农民,年12月22日初诊, 主诉:反复咳喘40年。诉40年前因受凉开始咳嗽,咯痰,西医诊为支气管炎,后咳嗽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继而反复感染,西医诊为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 现症:咳甚,咳黄脓痰,阵发性汗出,眠差,纳可,大便日5次。舌质瘀暗,苔黄腻,脉沉滞。 既往史:糖尿病20年。方用苇茎汤加味:苇根30g,冬瓜子30g,薏苡仁30g,桃仁10g,制附子(先煎)10g,炒紫苏子10g,炒莱菔子10g,炒白芥子10g,黄芩10g,党参10g,生石膏30g。15剂,日1剂,水煎服。 按:《素问·宣明五气》云:“五气所病……肺为咳”,咳嗽一症总不离乎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皆可伤肺,使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气机不利,发为咳嗽。病人咯黄脓痰,为痰热之邪郁于肺中之证。 张师用千金苇茎汤加味合三仁汤治之,意在疏涤肺中痰浊,清化痰热,这也正是运用了张师的“涤浊法”。考虑到病人久病易阳虚,且阵发性汗出,取《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之法,用制附子振奋阳气。《金匮要略》中述“膈间支饮,其人喘满……木防己汤主之”,加党参、生石膏发挥木防己汤之方义,疗其咳喘效佳。 张师常说,治病要纵观全局,从整体来考虑组方用药,这样处理好邪实与正虚的关系,使攻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以达药到病除之目的。 3乏力案 李某,女,42岁。内科医生,年6月5日初诊, 主诉:乏力近1年。诉平时工作劳累,晚上12点以后才入睡,加之照顾孩子,觉身心疲惫。眠一般,常觉睡不够,乏力,深吸气觉舒,大便不干,月经淋漓不断,15天左右才净。血压偏低(80~90/40~60mmHg)。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方用升陷汤合乌茹丸加味:党参15g,黄芪30g,知母10g,桔梗6g,升麻6g,柴胡6g,山萸肉10g,茜草炭10g,煅乌贼骨30g,女贞子10g,墨旱莲15g,炙甘草6g,大枣(切开)3个为引。10剂,日1剂,水煎服。 按:患者为内科医生,平时劳累过度,压力较大,神疲乏力,渐致气虚,《素问·举痛论》指出:“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到:“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 张师以此辨为大气下陷证,方用张锡纯升陷汤加党参、山萸肉加味治之,以升提其下陷之阳气。张师又用《素问·腹中论》中乌茹丸(茜草炭、煅乌贼骨)来收敛止血,以治病人之月事淋漓不断,患者月经过多易耗伤阴血,故加二至丸以滋阴养血。本病治疗可谓有主有次,选药精当,恰合病机。 4头沉案 何某,男,33岁。技工,年8月31日初诊, 主诉:头紧、木、沉9年。诉从小喜用冷水洗头,从高中起即头木、紧、沉,天冷时加重,当时按“神经衰弱”治疗,乏效。 口臭,唾液多,天气变化时易脊柱疼,饮热或紧张时胃中不适,易出虚汗。纳眠可,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脉沉滞。无抽烟史,饮酒不多。耳鸣10余年。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味: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蔓荆子10g,防风10g,藁本10g,酒黄芩10g,荷叶30g,甘草6g。10剂,日1剂,水煎服。 年1月29日二诊:服上方10剂,有效,因一些原因未再来诊。 现又发头紧、木,记忆力差,睡眠欠佳,大便偏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0g,黄芪15g,炒白术6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山药30g,茯苓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切开)3个为引。10剂,日1剂,水煎服。 年11月10日三诊:服上方10剂,效不显,仍觉头皮发紧、发木,天冷时加重,头痛,记忆力差,情绪低落。纳一般,眠浅易醒,大便日2~3次,偏稀。舌淡,苔黄腻,脉沉滞。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麻黄6g,制附子(先煎)10g,细辛3g,川芎10g,白芷10g,10剂,日1剂,水煎服。 年12月22日四诊:服上方20剂,觉症状有所好转,但仍觉有头皮发紧、发木之症状,头不痛。晨起刷牙恶心,吐黑灰痰。大便日2~3次,偏稀。舌淡红,苔薄黄,脉沉滞。改用升阳散火汤:葛根30g,升麻10g,柴胡10g,羌活10g,独活6g,防风10g,党参10g,酒白芍15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切开)3个为引。10剂,日1剂,水煎服。 按:《素问·风论》云:“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患者从小喜用冷水洗头,水湿同类,均为阴邪,郁于头部则腠理闭塞,水湿之邪困遏阳气,阳气失盈,则可发为头紧、木、沉等症状,故初诊时张师用羌活胜湿汤加味治之,专祛其郁于头部的湿邪。湿困阻气机易化热,故佐以黄芩清热并除湿,加入荷叶有升阳之功,有“引药上行”之义。 二诊考虑头为清气之府,所以过用凉水,阴气过盛则伤清窍而出现头沉等症状,如《灵枢·口问》中所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张师以气虚不足论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因其大便偏稀,加山药以健脾益气止泻;加茯苓又有四君子汤之方义在其中,全方旨在调节气血升降之枢纽。 三诊张师以太少两感为治法,意在驱寒邪外出,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加川芎以引药上行,白芷兼以疗其头痛。 四诊时患者症状稍有缓解,但仍无明显好转之象,张师考虑病久血虚,阳气被遏,火郁则发之,用李东垣升阳散火汤治之,后随访患者诉症状改善明显,自行守方服药。 本病属于久病顽疾,张师多方面进行辨证论治,思路之广,值得我们学习,多读书尤其重要。正如吴鞠通所言:“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可见医之难矣。 5郁胀案 王某,女,52岁。农民,年8月25日初诊, 主诉:浑身憋胀感2年,双脚及踝上肿1年。诉断经2年后,觉浑身憋胀感加重,每天按揉后觉轻松。双脚及踝上肿1年余,肿甚时按之凹陷不起,曾住院治疗,服近之灵片肿减,现仍轻微肿。左臂部易起水泡,红,硬,痒,溃破后结痂自愈,经常在原病位上起,反复不断。眠差,不易入睡,心慌。大便可。高血压10余年,一直服药控制可,诉血压在/80mmHg时即头痛。有低血压家族史。舌质暗红,苔薄黄,舌下络脉瘀紫,脉沉滞。 组经验方:茯苓10g,猪苓10g,陈皮10g,青皮10g,炒枳壳10g,炒枳实10g,薏苡仁30g,赤小豆30g,滑石(包煎)30g,木瓜30g,丝瓜络30g。10剂,日1剂,水煎服。 按:本病辨证着眼于患者双脚及踝上肿1年余,按之凹陷不起,此为全身水液代谢失常的表现,脾虚失运,水湿失于运化,全身郁胀,张师以此辨为郁胀,经络湮淤证,治疗使用张师经验方“疏补相兼方”加减,以疏利水湿,行气通络,以达疏补相兼之效。本方最大的特色是多组对药的运用,相须为用,以达渗湿行气之功,临床用之得当,每获奇效。 6结语 以上5则医案均是临床常见疾病,但张师在治疗思路上颇有新意,对临床学习有很大的启发。张师紧扣症状,谨守病机,舌脉相参,充分运用整体观念来治疗疾病,值得后辈借鉴和学习。 难得一见的中医绝学,请一定收好了!好东西值得传阅~ 麦冬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广大执业中医师及患者打造的中医药药事服务及健康管理平台,实现线上预约线下诊疗及药事服务的主体功能,解除中医师及患者痛点,打造中医师的移动中医馆及患者“空中药房” 友情提示:麦冬APP现已登陆苹果APPstore及安卓各大手机应用商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zy/7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韩国说化妆品生产过程不要怕被监视,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