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停止键收听音乐

编辑/菩宁堂国医班

惊蛰时节,暖日融天,和风扇物。杏压园林之香气,柳笼门巷之晴烟。惊蛰到,一起迎接春天。

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3月5日前后。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蛰伏冬虫惊醒,大地重复生机,我国多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叫、燕飞来的春耕季节。春雷在惊蛰节气始鸣,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而随着自然之气呈现向外向上的萌发与生长之力,人体气血向外之力也逐渐增强,此时肌肤腠理舒展,体表气血增加,使原本在冬日因阳气内藏而主要供应大脑和内脏的气血相应减少,人们便会出现懒洋洋、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眠不觉晓”的现象。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惊蛰节气讲养生,当较冬日稍晚睡觉,较早起来,以子时前入睡为宜。中午最好能小憩片刻,以解“春困”之疲劳。

夜卧早起防春困

喻继高《早春二月》

与此同时,因“阳和启蛰”,百虫出动,四处觅食,仲春温暖的气候容易导致多种微生物及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古人对防疫和防治病虫害历来十分重视。

熏香、艾草熏室可驱虫防病

  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熏香、艾草等熏遍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鼠、蚁,以防疟疾、鼠疫等疾病。又用石灰防虫蚁,《千金月令》云:“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遵生八笺》说:“是月采升麻,治头疼热风诸毒。采独活,治贼风百节痛,风无旧新俱治。”又说:“二月以后,当多服祛痰之药。风劳之疾每起于痰,人能先令痰有疏导,则病可庶几。”

惊蛰正是万物复苏、天气转暖的时节,一些疾病容易找上门,如何调理好身体的功能,抵御疾病呢?

一、敲敲“大肠经”

早晨5点至7点气血流注大肠经,所以起床后我们最好喝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如果你没有时间准备,清水也可以,但是一定记住:要喝温水。

喝完水后,不妨敲敲“大肠经”,大肠位于我们手臂的外侧,我们从食指的外侧一直向上敲起,到肩膀的位置。每天晨起拍个几分钟,既通便,又排毒。

二、拍打天枢穴、上巨虚穴。

天枢穴

上巨虚穴

天枢穴在肚脐向两侧各旁开三个手指,上巨虚穴在外膝眼向下六寸(足三里向下四个手指)。手握拳轻拍天枢穴五分钟,再拍打上巨虚五分钟。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经常拍打天枢穴、上巨虚穴可以治疗便秘、腹胀、腹泻等肠胃疾病。

三、食用四种果蔬。

“惊蛰吃梨”远离害虫与瘟疫

在古代,惊蛰节气有一习俗叫做“惊蛰吃梨”。因惊蛰以后气候比较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无论生食、榨汁或水煮,均有助脾益气、增强体质之效,故民谚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之说。

冰糖蒸梨

1、梨两个,洗净。

2、将梨中间掏空,准备冰糖、枸杞。

3、上屉蒸15分钟左右。

4、雪梨炖冰糖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除痰,润肺,补肺的功效。

功效:

梨:化痰开窍、暖肝、清肺化痰冰糖:和胃、健脾、润肺止咳

熟香蕉,红薯和苹果。熟透了的香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糖分,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功能,生的倒有相反的效果。红薯能滑肠通便,健胃益气,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在肠中吸收水分增大粪便的体积,起到通便的作用。苹果能使大便变得松软,便于排泄。

四、服用四种药膳。

银耳鹑蛋汤

银耳是一味滋补良方,滋润而不腻滞,能够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养阴清热,对惊蛰时期老年人的旧病复发具有较好的食疗作用。银耳中还富含天然特性胶质,老年人常吃,可使皮肤干燥有一定的缓解。

另外,鹌鹑蛋有补气的作用。推荐一款银耳鹌鹑蛋汤,可以起到滋补的作用。

百合杏仁粥(止咳安神)

春季生发,许多冬天隐匿起来的肺病也开始发威了,在办公室内经常听到“咳咳”的干咳声。到了晚上咳嗽更严重,不但自己睡不好还影响家人。建议大家每天喝碗百合杏仁粥,百合具有补中益气、温肺止咳的功能,杏仁归肺经、脾经,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菊花泡茶(干燥上火)

这几天身边的许多人都说他们有些上火,有的人牙肿了,有的人长了小疙瘩,还有些人开始便秘。

这个时节如果喝茶的话最适宜喝花茶,花茶中又以菊花为好。泡冲菊花茶,代替水来喝,可以起到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

葱白萝卜饮(预防感冒)

春季是流行病感冒高发的时期,平时可以熬点葱白萝卜汤喝,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取大葱的葱白,将其切成段后和萝卜片一起用大火煮开,也可以先将白粥熬好,然后再加入葱白焖煮一会即可。感觉鼻塞、嗓子不舒服时可以食用一些,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养生咨询、艾灸预约

刘主任

好文推荐:

1.中药养生篇:带你认识薄荷!

2.中药养生篇:带你认识枸杞!

3.免疫系统如何战胜病毒?7件事护好抗疫“防火墙”

4.减肥先减腹,减腹的关键——分清你是哪种肚子!

5.补脾养胃,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zz/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