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905531.html

郭磊,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院,尊内经、伤寒经典为治病法度,衷中参西,用纯中医思维以中药、针灸治病,为不分科的全科中医师。

?《伤寒论》阳明病篇言,“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临证中,脉浮虚无力是太阳阳明,发汗后内里空虚,脉无劲。正阳阳明是胃中实,脉有劲,得把气承进来。

折腾后,脉象一种是浮虚,第二种是很实,第三种是脉变得不那么浮了,沉了一些,但是脉仍然很燥。脉在底下非常燥,病人也非常烦躁,阳明病长时间汗出,人就会躁,说明气血、津液衰少,形成“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的少阳阳明证。下法禁忌:

1、有表症不能下。

2、尺脉特别虚不能下。

3、脉涩、脉缓不能下。

4、胃气特别弱不能下。

5、有痈脓也不能下等。下法注意事项:要气和而止,不可久服,泻下只是结果,不是目的。伤寒论条文中关于属阳明之病:食谷欲呕属阳明,是因为长时间误治把关尺脉下虚了,出现像阳明的迹象(人迎三盛),这时候是“属阳明”。真正的阳明病一定是脉有个火象。麻子仁丸:麻子仁两升芍药八两枳实八两大黄一斤厚朴一尺杏仁一升临床用量:火麻仁9赤芍4枳实4大黄4厚朴4杏仁4《伤寒论》载:“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胃气强外冒,涩则小便数,不出汗走小便。脉浮而涩,这时如果不治疗,表有很多湿气,身当发黄。唐本,冬阳明病,冬天寒,毛孔闭,出不了汗,小便多。脾约是内里的气血不能够让脉回来,被束在表层,大便难。脾约的便秘,用麻子仁丸治疗,其他便秘不能治。麻子仁丸能治很多以脾约为主的病。煎煮15分钟,加一勺蜂蜜,把气敛进来润。阳明病,脉浮而涩,不流利。按下没劲,浮则用麻子仁丸,中位则用芍药甘草汤。假设太阴病脉浮,流利有劲,可以开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汤。如果脉浮虚,涩,表层稍微有点寒,太阴病,用小建中或黄芪建中汤,把气给敛进来,进来后动起来。治病不要死套方,要用法,法要严格的情况下活用方子。

大黄:苦寒,使气快速降下来。质量越重越好,越硬越脆越好,有香气。必须新品,只用一年,陈了之后可以把它做成酒大黄。虫蛀后无效。枳实:苦寒,降气。未成熟果实,越重越好。火麻仁:甘平。仲景用他强心,使人兴奋。党参可强心但躁、不润。生地沙参石斛玉竹等,润,但凉无动力。厚朴:苦温。杏仁:苦温。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临床用量:吴茱萸5(单包,热水洗后用)党参15生姜2片大枣1个

《伤寒论》言:“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就是这个地方有寒,束住他了,想解解不开,想通通不开,这时候就吴茱萸汤。

厥阴病脉沉弦细关尺有力,到寸脉顶不上来了,瘀在里头,他一下就通开。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快到腑病之前那种寒,脉很沉,很结实,阳病。吴茱萸汤是两关脉或关脉前后寒凝象,寸尺微浮,按下有力,按到底则无。如压到底仍然寒的话,是芍药甘草附子汤。吴茱萸:辛温,辛冲。有推倒墙壁之功,能深层穿透皮肤吸收,贴脚心能把火气引下来,治疗里寒无根,先用热水洗一下再用。承气汤:亢则害,承乃制。阳明病,火气特别旺,经水洋溢之象,烦,尺脉不虚。脸多数较热,较红。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升临床用量:大黄5炙甘草5芒硝9阳明病脉很燥,而且津液很亏虚,表现烦躁或胃里热。用调胃承气滋阴,润津液,降火气。大便变软,不会大泻下。适用更年期火气大,总发火,灼伤津液,津液亏虚,通过喝水,加强水液吸收,也可用增液汤。增液汤和调胃承气汤是少阳阳明,大承气是正阳阳明,麻子仁丸是太阳阳明。增液汤:生地18,玄参18,麦冬15,熬20分钟。芒硝:苦寒,上品,很平和。补津液的第一药。津液不足,火灼伤津,舌头红瘦小,脉象很燥,脉火象厉害后,脉管比较瘦小,枯燥,不润滑,变得干巴巴,火气往里了,用芒硝润开。大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临床用量:大黄5厚朴10枳实5芒硝5阳明病,脉非常洪数。药力猛,药气持续时间短。下法一种直接下,如番泻叶,巴豆或单用大黄,但他只泻下不承气,要承气选地上部分树皮或枝叶类的,气比较足,把气从表往里敛,苦降,再用质重的枳实快速降气,然后在芒硝一润,大黄用力,大黄不用太多。大承气是把往外爆发的气给承下来,又泻下又补津液。如果只敛进来而不泻下,这个气还能再从里再冒出来。虽是泻下药,但越用泻下力越小,所以除了食积,其他便秘不适合。服药泻下后,再吃一次,如果少用了厚朴枳实,下后尺脉虚,火气反而上飘,要用栀子豉汤。如果痈脓高烧不得不下,之后要用苇茎汤或者四妙勇安汤等。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降气的,阳明病,脉洪,但没有那么大火气,轻轻地气滞,气在这郁着,与大柴胡加上大黄效果相似,都是把内里瘀滞的气给降下来。下痰:痰就是一种固定的点,饮就是流动的一种水。脉洪大兼饮或水,已经温解不开,不能再用温法,此时应下痰饮。

下水饮用大陷胸汤和陷胸丸。

下痰用甘遂半夏丸,己椒苈黄丸等。

如果两关前很结实,水就偏上一点,表现后脖子很紧或胸闷,如果水饮到两关上,表现胸膈部比较闷得慌,难受,用甘遂半夏丸,甘遂反甘草,不用甘草。如果水饮到了两关脉后,肠内有水饮,表现头晕等,经常喝酒吃肉多会这样,用己椒苈黄丸。己椒苈黄丸: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各一两临床用量:防己7椒目7葶苈子7大黄7“服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大黄牡丹汤: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临床用量:大黄6牡丹皮9桃仁9冬瓜仁40芒硝6

两尺脉往往会空一些,脉异常的数一些,也不一定特别数,脉一个是数则热烦,还有沉潜水蓄,再加上津液亏虚。水饮在肠中不化,正气反复攻之仍然不化产生热,例如麦子堆着时间长了,气不流通,生热发酵,形成以湿热为主的肠痈,治疗肠痈的方法还是泻下,很多痈脓只是热灼伤津液。达原饮:草果8槟榔8厚朴8白芍3黄芩3炙甘草3

痰饮或痰饮堵住经络,要解解不开,出现明显要化热的迹象的时候,或用芍药汤,大黄芩连槟榔清热燥湿。土脉偏沉,有点硬(大柴胡汤加大黄也可)。脉毛、土之间,稍有力,毛脉宽泛。升降散:大黄6姜黄7蝉蜕9白僵蚕9阳明病很亢盛,湿热,各种皮肤问题。肝脉兼涩(右关堵)下法并不是只是苦寒就是泻下,如果只是把气往里敛并不泻下的话,往往越敛火气越重。例如,单用大剂量厚朴久煎,或其他苦药,把表一闭往下摁,如果不把底下气给撤下来,就摁不到底下去。例如知柏地黄丸,把气往里敛一敛,没有多大泻火劲,吃两付火气清下来,再吃上火,口干舌燥。泻白散:桑白皮9、地骨皮9、生甘草6,粳米一小把。泻表层肺气,但不泻下,也是吃头几服药,好,再吃火气就上来了。所以,泻下方一定要把这个气给它泻下来才是泻。大黄黄连泻心汤也是这样。生脉饮:党参15五味子10麦门冬15治疗阳明病的“心动悸脉结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shengma.com/gsmfb/10641.html